2014-03-14 10:33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结构调整 特色“当家”
临近年底,白朗县农民扎西顿珠不时翻着小账本,盘算着今年的增收账:家里种植的3座大棚蔬菜,每个大棚每季能带来3000元的收入,一年还能种两季。“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今年可以过一个丰盛的新年了!”他说。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农牧业工作方针和重点,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提出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以及主要政策措施。
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主任次仁平措说,今年,自治区进一步整合农口资金,落实总投资33500.6万元,安排了71个特色农牧业项目,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初创了一批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一些尚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西藏独特品质的产品,如水稻、枇杷、生姜、蜂蜜、辣椒、花椒、核桃等经济优势也日益显现。今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88元,其中10%左右来自特色农牧业收入;尤其在实施特色项目区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有660元来自特色农牧业,其比重达27%。
实践证明,西藏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在不断扶持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把着力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农牧业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出现了产业兴、经济活、人民富的喜人景象。
劳务输出 “链接”富路
今年11月27日上午,拉孜县的6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农民,坐火车踏上了去珠海的打工之路,他们与珠海西藏饭店达成劳务协商,每月仅跳藏舞就可挣到千余元的劳务费。他们当中的丹增布赤告诉记者:“比起过去种田,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到内地去打工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今年,劳务收入继续成为多种经营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和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由政府组织向市场运作与行政推动并举转变、由直接输出向先培训后输出转变的新格局。预计西藏劳务输出总人数达70万人次,收入达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次仁平措说,今年西藏加大了基本建设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力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农牧民劳务输出服务管理体系,劳务用工信息服务体系,在工程招投标、税收、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各类企业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给予诸多优惠政策,为劳务输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农牧民致富有路子、增收有技能,从而得到更多实惠。
乡村旅游 渐入佳境
乡村旅游业近年来在西藏方兴未艾,通过农家乐、休闲林卡、帐篷旅馆等多种形式,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促进了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农畜土特产品的销售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普兰县霍尔乡牧民利用地处“圣湖”玛旁雍错附近的优势,开办帐篷旅馆,接待前来“圣湖”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目前,有6户人家办起了帐篷旅馆,每户在每年5个月的旅游旺季里获得8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收入。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正渐入“黄金时代”,呈现出“超常规、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林芝地区相衬托,辐射那曲、阿里和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格局。预计今年,西藏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400万人次,将达到4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旅游总收入达到48亿元,比上年增长73.3%。
按照自治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西藏各地市、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把农牧民参与旅游脱贫致富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从去年以来,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600多万元,在西藏新建了农村旅游示范点8个,共计达到23个,通过小额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鼓励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新增农牧民旅馆40家,新增农家乐、牧家乐16家,进一步增强了农牧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据初步调查,西藏各地(市)参与旅游经营农牧户有8717户,有34870农牧民直接参与旅游服务。乡村旅游收入达2.2亿元,人均增收6383元,同比分别增长43.8%和20%。 2007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88元,同比增长14.5%,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分析,以特色种养业、林下产业、劳务输出、民族手工业、家庭旅游业等组成的特色产业成为2007年农牧民增收的有力支撑点。
结构调整 特色“当家”
临近年底,白朗县农民扎西顿珠不时翻着小账本,盘算着今年的增收账:家里种植的3座大棚蔬菜,每个大棚每季能带来3000元的收入,一年还能种两季。“家庭收入增加了不少,今年可以过一个丰盛的新年了!”他说。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站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农牧业工作方针和重点,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主攻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提出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以及主要政策措施。
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主任次仁平措说,今年,自治区进一步整合农口资金,落实总投资33500.6万元,安排了71个特色农牧业项目,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初创了一批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一些尚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西藏独特品质的产品,如水稻、枇杷、生姜、蜂蜜、辣椒、花椒、核桃等经济优势也日益显现。今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788元,其中10%左右来自特色农牧业收入;尤其在实施特色项目区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有660元来自特色农牧业,其比重达27%。
实践证明,西藏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在不断扶持壮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把着力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农牧业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促进了特色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出现了产业兴、经济活、人民富的喜人景象。
劳务输出 “链接”富路
今年11月27日上午,拉孜县的6名土生土长的藏族农民,坐火车踏上了去珠海的打工之路,他们与珠海西藏饭店达成劳务协商,每月仅跳藏舞就可挣到千余元的劳务费。他们当中的丹增布赤告诉记者:“比起过去种田,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到内地去打工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
今年,劳务收入继续成为多种经营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和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务输出工作呈现出由政府组织向市场运作与行政推动并举转变、由直接输出向先培训后输出转变的新格局。预计西藏劳务输出总人数达70万人次,收入达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次仁平措说,今年西藏加大了基本建设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力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农牧民劳务输出服务管理体系,劳务用工信息服务体系,在工程招投标、税收、项目安排等方面对各类企业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给予诸多优惠政策,为劳务输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农牧民致富有路子、增收有技能,从而得到更多实惠。
乡村旅游 渐入佳境
乡村旅游业近年来在西藏方兴未艾,通过农家乐、休闲林卡、帐篷旅馆等多种形式,吸引游客到乡村旅游,促进了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农畜土特产品的销售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
普兰县霍尔乡牧民利用地处“圣湖”玛旁雍错附近的优势,开办帐篷旅馆,接待前来“圣湖”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目前,有6户人家办起了帐篷旅馆,每户在每年5个月的旅游旺季里获得8000元至30000元不等的收入。
近年来,西藏旅游业正渐入“黄金时代”,呈现出“超常规、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目前,已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日喀则、山南、林芝地区相衬托,辐射那曲、阿里和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格局。预计今年,西藏接待游客人数首次突破400万人次,将达到4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旅游总收入达到48亿元,比上年增长73.3%。
按照自治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西藏各地市、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把农牧民参与旅游脱贫致富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从去年以来,共投入旅游发展资金600多万元,在西藏新建了农村旅游示范点8个,共计达到23个,通过小额贷款、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鼓励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新增农牧民旅馆40家,新增农家乐、牧家乐16家,进一步增强了农牧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据初步调查,西藏各地(市)参与旅游经营农牧户有8717户,有34870农牧民直接参与旅游服务。乡村旅游收入达2.2亿元,人均增收6383元,同比分别增长43.8%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