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11:31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刘欢 史林静 王建华)中国政府周一批转公布的本年度经济改革文件,明确了“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收官之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家发改委一年一度制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本年度的意见囊括了8个方面共39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篇幅超过1万字,为近5年来最长。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年初的全国两会,再到这个意见的批转公布,2015年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路线图不断明晰。
而通过梳理“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以来国家发改委制定的5个意见,今年的意见出现诸多新意和亮点。可以看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正在“破”“立”之间蹄疾步稳地不断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围绕突出矛盾和问题布置得非常细,举措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有机的细化衔接。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是框架的和宏观的。会议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进行了比较具体化的全面部署。而《意见》严格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部署,对改革的重点工作、重点事项、重点突破、重点环节等进行了更深的操作性细化。
政府工作报告里未明确提到的“调整财政性资金投资方式”、“深化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投资条例”、“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出台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修订外汇管理条例”、“推动证券法修订和期货法制定工作”、“制定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等事项,《意见》均有着墨。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梳理近5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记者发现,“十二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均围绕政府自身改革、价格改革、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和改善相关改革。
在2011年、2012年的意见中,政府自身改革任务排名靠后,但从2013年开始,意见都把政府自身改革放在第一位。
“这体现了近年来改革重点的变化。”许光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企业发展和经济活力就会受到限制。政府自身改革是“牛鼻子”,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要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不断地调整政府职能。整个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职能起到关键性作用,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只有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才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价格改革是今年《意见》的一个亮点,也是历年意见关注的焦点。2011年提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2012年表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2013年强调“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2014年表示“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交通、电信、医药服务等价格改革”,2015年指出“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
张立群说,“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价格改革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入手,由点及面层层推进,是“中国式改革”的生动体现。注重顶层设计且部署细致,改革方案因此容易推进。
当前,有西方媒体炒作中国政府正在推翻之前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举措,渲染相关改革举措已经遭遇“挫折”。
对于地方债务问题,《意见》指出,制定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配套办法,做好过渡政策安排,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这表明中央注意到了地方债的风险,但也不会因噎废食。中国将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说。
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意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大幅提高。
《意见》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订或修改50项左右节能标准。推进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
5月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颁布,以执政党“行动纲领”的方式,旨在通过一系列既有宏观规划又极具操作性的措施,在“破”“立”之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梳理近5年的相关意见,记者发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于2014年开始列入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清单,凸显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权衡说,良好的经济模式需要经济和生态双重发展,而且优质环境本身就蕴含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他说,在当前的中国,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经济发展来促进,而经济发展成果也需要生态文明来保障。环保税费改革等经济杠杆,将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