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跳出行政壁垒 打破体制束缚 京津冀 市场一体三

2014-08-13 09:42 来源:人民网 点击:0

 
8月8日人民日报
 
8月11日人民日报
 
8月12日人民日报
 
8月13日人民日报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看不出繁忙拥挤,却经营着全国近三成融资租赁业务;看不见划破天空的英姿,却聚集了全国95%以上的飞机租赁资产;看不到多少重装备,却源源不断开展船舶、发动机和设备租赁。
“截至今年6月,通过东疆平台完成租赁业务的飞机达348架,其中大飞机217架,国际航运船舶53艘。日前又有20余家来自北京的金融企业争相落户。”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忠东说。
资本市场亮点频闪,产权市场也加快融合。7月18日京津冀产权市场发展联盟成立,“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治污减排工作进展较快,区域碳交易有很大发展空间”,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吴汝川说,目前三地已经在排放核算、核查、配合核证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共同推动三地环境交易市场协同发展。
资本能否“流”起来?产权能否“转”起来?人才能否“动”起来?技术能否“活”起来?通关能否“快”起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鼓点响起,人们期待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让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自主恋爱”,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然而现实是,生产要素只为地方服务,不为区域服务,常常不能自由流动和迅速集结,生产活动不能对接协作,更不能互补互助。清控科创某公司副总经理齐晓宏说的很形象,区域之间往往“你加一把锁,我勒一道绳”。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贵分析此中原因:“体制机制束缚,地方保护严重;国有企业占比较大,非公经济发展不够活跃;特大企业较多,中小微企业活力不足;尚未建立统一的区域性市场规则。”
解铃还须系铃人。费率控制要改革,技术壁垒要打破,行政管制要减少,破除市场分割,才能“外边的进得来,里面的出得去”。天津东丽区华明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郑立说:“这些壁垒,要靠三地行政力量,靠政策统一,靠体制机制创新把它‘推平’。”
“推平”人才流动的阻隔。以市场为导向的“京津冀人才开发共同体”,把三地人社部门聚拢在一起,研究推进人才政策互利互惠、人才流动互通互融、人才评价互认互准、人才创新创业互助互促的新举措。针对三地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建设等突出问题,劲往一处使。
“推平”技术转移的壁垒。借“人”发展,借“技”下蛋。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告诉记者,作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北京技术流向津冀地区主体买卖双向活跃,增速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推平”原有机制的束缚。“体制不变,机制优化。”自7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实现通关一体化,成为打破割据、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先行者。天津海关关长李佩林强调,“原来三个关区都有审单中心,条条框框比较多。同样的法规,理解不同,操作不同,执法也有差异。现在三家一体,打破垄断,实现了执法统一,效率更高了。”
“推平”创新突破的障碍。各打利益小算盘,就“捏”不到一起去。中关村在河北秦皇岛开设“园外园”,探索建立“442”税收分成合作共享机制,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一种共生共赢的新思路。“将入驻分园的海淀园企业形成财政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的20%,作为园区产业扶持资金;余下80%由开发区与海淀园对半分成。”秦皇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吕爱国介绍。
“在加强政府间协作的同时,更要大力培育企业主体,通过企业主体基于产业链的布局及联系来实现跨区域的协同发展。”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