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2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走进察雅县产业园,隐约听到车间里传来不同频率的金属敲击声,进入这间金银器生产车间,只见一位中年人正在给十几名学徒讲授银器打造方法,“这是老虎背上的图案,你在雕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
这名讲授的师傅名叫邓巴多吉,来自察雅县荣周乡麦堆村。当地的金银锻制技艺已传承了上千年,并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邓巴多吉从小看父亲次仁平措打造各种金银器,耳濡目染,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门手艺。
14岁那年,邓巴多吉正式跟随父亲学习金银器制作,成为麦堆金银缎制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如今,邓巴多吉已经是昌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察雅麦堆金银打造制作技艺”传承人了。
喜欢钻研的邓巴多吉,不仅经常向同行前辈请教,学习传统技艺,而且还会对色彩、纹饰、工艺进行创新改良。他的产品不仅在昌都本地有口皆碑,而且经常销往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
指着一款别具特色的藏服装饰,邓巴多吉说:“要完成它的制作,需要经过铸造、锤揲、錾花、焊接、鎏金、掐丝、镶嵌、镂空、浮雕等20多道工序。”邓巴多吉在这条路上已经走过了整整36年。2005年,他开始收学徒。“已经有40多名学徒出师,我的很多徒弟已经成为了技艺高超的匠人,有的则自己办起了工作室。”
“以前工艺品都是分散在村民家中加工,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质量没有保障。受条件限制,学徒也不多,带动力不强。”邓巴多吉说,由于零散无序的生产方式,企业一直做不大,最多的一年只销售了90多万元。
现如今,邓巴多吉在产业园的车间里有32名学徒,其中15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学徒每月的工资是3500元左右,学成毕业后,可以继续留在企业上班,也可以自己创业,加工好的金银器,公司可以帮助寻找销售渠道。”邓巴多吉说,自从搬来了扶贫产业园,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金银器制作中来。他们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工作,增加了收入,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以来,就已经接到100多万元的订单,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今年25岁的阿旺朗珠和弟弟扎西,跟着邓巴多吉学习这门手艺有4年多了,他俩的手艺进步很快,现在都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中等难度的产品了,仅去年就增收6万多元。
阿旺朗珠回忆说:“家里因为孩子多,父母收入微薄,生活比较艰难。现在我跟弟弟在这里学手艺,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随着时代变迁,纯手工打造金银器这一传统工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何让纯手工打造金银器之美得到更多年轻工匠们的青睐和消费者的追捧,邓巴多吉开始了新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步,我要让学徒们走出去,与更多的金银器打造工匠交流学习,并借助互联网,把我们打造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在做大企业的同时,招收更多的贫困户学徒,带动他们学技术增收入。”邓巴多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