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0:41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从邦达机场到昌都间的公路也叫昌邦公路,是214国道的一段,全长约130公里。 摄影:王飞
山间人在台地的精细耕作,反倒使台地成了一道风景,错落有致,在大山的雄阔间反衬出江南般的秀美。 摄影:王飞
长久湿热环境造就的横断红山脉,倾斜扭曲,回转层叠,与澜沧江一静一动,如环境雕塑。白塔成了点缀。 摄影:王飞
行动的风景,有牦牛的地方就有藏族人的家。 摄影:王飞
路边出售黄菌的藏族女孩,后面是他的小弟弟。脖颈上有个佛像的坠子,我想看清楚时,她不好意思地扭转身。 摄影:王飞
澜沧江带着一路黄土滚滚南逝 摄影:王飞
从成都抵达邦达机场后,明显地感觉到大山之内的寒凉,清爽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酥油香味。几年来反复的藏区之行,让我渐渐对这种味道有了亲切之感,替代了曾经情感上的陌生。无法言表的是航程仅一小时之后,那种身体和情感体验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成都柔媚香艳浮华慵懒的都市气质,在被横断山脉绝决阻隔后,变成坚毅伟岸质朴粗犷的山川风骨。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进入”?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于生存方式乃至精神信仰所产生的影响,是神秘莫测却不容置疑的。行走可能是进入的唯一方式,能够有机会穿行于这片广袤的横断山脉,在三江流域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理解生存其间的生灵的伟大与不朽,是天赐机缘也是三生有幸。
昌都邦达机场是由1977年建成的军用机场改建的民用机场,1995年4月28日,成都——昌都通航,祖辈生栖在横断山脉三江流域深谷的昌都人民实现了千年梦想。1999年12月23日,昌都——拉萨通航。从此,两条伸向藏东的红线,使昌都与内地、与拉萨的交通大为便捷。
从邦达机场到昌都间的公路也叫昌邦公路,是214国道的一段,全长约130公里。“九五”期间,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大力支持,投资16.45亿元完成了包括昌邦公路在内的川藏公路的整治和改建项目。
我们搭乘了一辆丰田越野吉普,离开邦达机场,沿着昌邦公路去往昌都。此时的昌邦公路正赶上全程修路,据司机师傅介绍,道路维修今年6月份开始,估计要明年此时完工,因此平时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昌都镇,现在要三四个小时。沿路堆积着开采下来预备筑路的石料,路面凹凸不平,先前的黑色路面已经变成了砂石土路,进入雨季,有些路段泥泞不堪。在这种路面行驶,靠的是司机纯熟的驾驶技术和多年的行车经验,当然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车与车之间的礼让,行驶在昌邦路上,总能看到这种情况:狭路相逢,路面条件好点的一方,总是自觉地退后或避让一边,让对方先过,对方过后会鸣笛致谢。这有别于内地交通时常看到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场面。由此看来,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程度,还必须绑定道德与古风的发展和传承。
这一点在昌邦公路上很容易就被发现。尽管无数的丰田越野车飞驰而过,扬起的尘土在路面上飞荡,路边磕长头的藏民依然固我,两掌相扣,从头到口到心,然后五体投地。起伏之间,凹凸不平泥泞难行的朝圣之路,在他们眼中心中却如坦途,闪烁着佛祖的光芒。尘埃落定,在他们布满风尘的脸上,是执着的向善追寻。
车外的风景飞驰而过,昌都地区的基本地貌一一展现:山地、台地和平原,形成了“山上有原,原上有山”的特殊景观。高山剧烈起伏,台地分布于深切河谷底部,高出河面近10米至数十米,面积不大,分布范围也小。山间人在台地的精细耕作,反倒使台地成了一道风景,错落有致,在大山的雄阔间反衬出江南般的秀美。
路边时有年少的藏族女孩男孩,出售他们从山上采来的黄菌,讨价还价之间,难掩山里人的羞涩腼腆。尽管语言不通,但微笑可以完成交流,车子发动后,少年用“bye-bye”和我道别,这竟然成了无国界无地域之别的语言——就算在大山深处,文明的世俗进程也有着无法阻挡的力量。
邦昌公路沿澜沧江而行,江岸两边有成片的土木碉房,为什么公路总是沿河而行?为什么人类的先民总是喜欢傍河而居?澜沧江带着一路黄土滚滚南逝,长久湿热环境造就的横断红山脉,倾斜扭曲,回转层叠,如环境雕塑,一动一静之下,上演着横断山人祖祖辈辈的繁衍生息。著名作家马丽华也曾发问:“经典而传统的文化面貌和历史沿革在多大程度上有赖于自然地理环境?”古大陆分分合合,裂而为洋,聚而为陆,来而往复,沧海桑田。千百年来的风侵雨蚀,造就了横断山脉遗世独立、卓尔不群的风骨与形象。
邦昌公路盘山而下,百转千回,有横断山脉一支的他念他翁做伴,有三江之一的澜沧相随,怎么看,这一路的风景都可谓荡气回肠。穿越藏东红山脉,无疑是在穿越人类文明的历史。昌都也不再是此行的目的地,关照生息在此的生命,才是此行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