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昌都学习平台>

【红色昌都·振兴奋进】芒康县帮达乡开展传统生产生活技能初赛

2025-04-13 13:20 来源:昌都学习平台 点击:0

在昌都这片充满红色记忆与奋进力量的土地上,芒康县帮达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里传承着丰富多样、别具魅力的传统生产生活技能,它们犹如一部部鲜活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岁月,展现着藏民族古老而精湛的技艺。

茶香四溢,情满高原

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在帮达乡,制作酥油茶是一门代代相传的技艺。按顺序将茶汤、酥油、调料放入特制的木桶中,用木杵用力搅拌,每一次搅拌、每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是对传统技艺的致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与传承创新。一杯杯酥油茶,不仅温暖了高原人的身躯,更凝聚着帮达乡人民的深情厚谊,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粒粒艰辛,口口香甜

糌粑,作为藏族传统主食,有着独特的制作方式,独特的魅力。在帮达乡,手磨糌粑的场景随处可见,仿佛奏响了一曲劳动的赞歌。将青稞洗净晾干,放入锅中炒熟。炒熟的青稞倒入石磨中一点点磨成细腻的糌粑。手磨糌粑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帮达乡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见证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顽强生活,体现出他们坚定执着的信念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指尖灵动,编织梦想

帮达乡的编制技艺独具特色,从精美的藏式地毯到实用的编织品,无一不展现着藏族人民的心灵手巧。工匠们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凭借着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将羊毛梳理成柔软的毛线,再用古老的编织方法,在木质的织机上穿梭引线。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色彩斑斓的图案逐渐在织机上呈现出来。这些编制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帮达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传统工艺,醇厚浓香

酥油制作是藏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酥油制作过程繁琐而精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才能制作出品质上乘、香气醇厚的酥油。制作好的酥油可以长期保存,成为藏族人民日常饮食以及传统仪式等不可或缺的物品,体现着帮达乡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传承。

色彩斑斓,绘就信仰

唐卡绘画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帮达乡,唐卡画师们以虔诚之心传承着这一古老技艺。用铅笔在特殊处理的画布上轻轻勾勒出草图,使用矿物质颜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将各种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传统故事、历史传说、历史人物等丰富多彩的画面。唐卡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寄托,它们悬挂在寺庙、民居中,散发着神秘而庄严的气息,见证着帮达乡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刀刻神韵,传承文化

木刻技艺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藏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选用质地坚硬的木材,精心设计图案,然后用锋利的刻刀在木头上进行雕刻。他们凭借着精湛的刀法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将图案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木头上。从佛教经文到精美纹饰,从现实生活场景到神话传说,每一件木刻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泥土塑形,岁月留痕

制陶是帮达乡一项古老而质朴的传统技艺,它见证了藏族人民与泥土的深厚情感。制陶艺人将采集来的泥土经过筛选、晾晒、揉捻等多道工序,使其变得细腻、柔韧。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手工技巧,将泥土塑造成各种形状的陶罐、陶碗、陶壶等。经烧制,变得坚硬而富有质感,同时也呈现出独特的色泽。制陶技艺不仅满足了帮达乡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他们对祖先智慧的敬仰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在岁月的流转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活动的开展,是我们农牧民群众对延续上千年传统生产生活的再次展现;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人民群众思想的又一次解放;是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无限热爱。在红色昌都的奋进征程中,帮达乡的传统生产生活技能犹如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激励着当代帮达乡人民在新时代的道路上继续振兴奋进,传承创新,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