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12:5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图为广东珠海市人民医院第七批援藏医疗队队长王振疆医生(左一)向米林市吞不绒村患者达娃桑布(右一)解释病情(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西藏那曲市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是目前全国海拔最高的援藏小学,由中石化集团结对帮扶建立,2012年投入使用。图为班戈县中石化小学后勤副校长尼旦为学生们分发营养餐(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可在西藏的发展历程中,却是可以永久镌刻的丰碑。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对口援藏方针,作出了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以此为起点,西藏同全国其他省市一道走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三十年间,西藏的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56.1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2392.67亿元,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西藏的跨越令世界刮目相看,令国人骄傲。
三十年间,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援藏省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踏上西藏这片热土,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道,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强大力量,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霞光万丈:
中央支持是西藏发展的最大底气
江山多锦绣,枝叶总关情。西藏虽地处偏远,但中央的恩惠却是比山高、比海深。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有关西藏工作的文稿、电报就有一百多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1980年、1984年,中央先后召开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方针和尽快让西藏人民富裕起来的政策。1994年,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拉开对口支援西藏的大幕,对西藏实行“核定基数、定额递增、专项扶持”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规定对口支援省市年度援藏投资实物工作量,中央和各兄弟省市援藏规模和力度创下了历史之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谋划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断,强调西藏工作在边疆治理、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西藏有着深切的牵挂,对西藏工作有着深入的思考。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队进藏,赴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考察,并亲自安排部署福建对口援藏工作。2011年7月,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时指出,努力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7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拉萨出席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要认真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做到“五个始终”。在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20字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和 “十个必须”。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走进“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成就展”,拉萨市民卓玛深有感触:“我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西藏每一点变化,每一项事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国家给予西藏的特殊优惠政策是我们发展的最大底气。”
展厅里,从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到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翔实的文字资料,生动展现了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62个、117个、180个、189个……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项目成倍增长,全力发展西藏、繁荣西藏。
统计数据显示,从1980年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至今,中央共投入25707.26亿元,支持西藏发展建设,推动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亲切的关怀,激励着西藏300多万各族儿女朝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阔步前行。
攥指成拳:
全国支援是西藏发展的硬气
29年过去了,浙江省第一批援藏干部姜军依然记得初到那曲时的场景:平均每1500平方公里内只有一所小学,读完三年级又有72%的孩子失学,重复父辈挥鞭牧羊的命运。于是,当时28岁的他写下一封特殊的“家书”,向“大后方”求援:“每个杭州人少吃一根棒冰,少抽一支烟,省下的钱可以建三四所希望小学……”
姜军的信在《杭州日报》头版刊登,短短一个星期,5.6万余名市民、120多家企业捐助了225万元。1996年下半年,4所希望小学相继在那曲落成,犹如一座座丰碑矗立在藏北草原。如今,那曲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2023年高考上线率达95.56%。
在对口支援西藏的30年间,这种故事并不少见。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带来的先进理念、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让高原发展跑出“加速度”,缩小了西藏与区外发展的差距。
日产鲜蛋60余万枚,年产有机肥3万余吨……作为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产业援藏招商引资重点企业,2020年5月,武汉企业家张宏林将养鸡场开到了西藏。如今四年过去了,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赋能,让西藏鸡苗存活率、产蛋率从不到60%,分别提升至97%、96%,基本实现全区鲜蛋供应自给。
今年7月初,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的虾池里,一笼笼鲜活的南美白对虾被捞出,宣布西藏终于告别了本地水产养殖产业化的“空白时代”。“高原水产养殖产业化实现从‘0’到‘1’的突破,留下技术、留下模式、培养人才,高原水产就能从‘1’迈向‘100’。” 珠海援藏工作组副组长林浩生表示。
为进一步改变西藏缺医少药、教育基础薄弱的状况,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开展“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组织协调对口支援省市(单位)选派了10批近2000名专家进藏工作,累计开展新项目、新技术4400多项,打包“移植”先进经验1800多项,填补我区医疗技术空白2500多项,“1+7”医院门诊量比之前翻一番,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中央组织部把“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纳入援藏干部人才选派总体计划,2100余人次教育援藏人才探索推动课堂模式由“优质课堂”向“深度课堂”转变,优化教学方法200余项。帮带本地教师2500余名、团队150多个,受援的西藏21所中小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辐射带动全区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较好实现了“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目标。
30年来,援藏已成为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助力。
“组团式”援藏、区外就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故事两翼齐飞,1.2万多人次专家学者进藏授课、8.7万多人次干部到区外培训学习……一批又一批的干部人才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股股活力。2012年起,就业援藏工作启动,次仁旦珍、次仁央拉、泽仁巴姆……9.3万余个岗位让一批又一批西藏籍大学生走出高原,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援藏干部引进企业1140余家,打造文成公主实景剧、“拉萨好物”、白朗蔬菜等特色品牌数百个,推动西藏绿色工业、清洁能源、高新数字产业、现代服务业、通用航空产业等蓬勃发展。借助援藏省市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西藏培育打造“少而优”“小而精”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这已经成为西藏人民的共识。
踏石留印:
接续奋斗是西藏高质量发展的志气
30年,雪域高原织就了如诗如歌的美丽画卷。从首府拉萨到三江流域,从羌塘草原到西藏江南,从狮泉河畔到珠穆朗玛,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一轮轮建设高潮,奏响了西藏发展稳定的时代强音。
1995年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底,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支持下,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西藏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西藏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2023年,西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9万余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一。
在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全国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满怀信心,势必让高原大变样!
十届自治区党委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真理伟力转化为落实“四件大事”推进“四个创建”的强大实践动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深入开展,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提速增效,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扎实有效,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创建纵深推进。
站在新起点的西藏,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格局已然形成。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40个、模范个人189名,7市地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拉萨市7次登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雪莲花牌高原新型炊具、创投气体、沛德能源科技等新型产品相继面世;地球第三极、西藏羊绒等著名西藏区域公共品牌凝聚起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牧、高新数字、藏医药、高原轻工等特色优势产业,西藏努力走出了一条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深入实施以南北山绿化工程为重点的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完善生态制度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让西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最新评估显示,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纵深推进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创建,坚持以重点领域、重要方向、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民生改善、产业兴边、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团结聚力、守土固边工程。21个边境县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成小康村624个,建制村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边境群众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西藏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央支持和全国支援,但更不可缺少“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志气。
民生为大:
“向心”而行聚起西藏发展的豪气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十个必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阐明了新时代西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西藏高质量发展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
——导向鲜明的政策助力西藏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援藏省市按本地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的千分之一安排援藏资金,援藏项目、资金在使用时严格落实“两个倾斜”“两个80%”的政策。
——西藏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农牧区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环卫工人、公交司机和困难职工等群体得到重点保障。
——“复兴号”动车首次开进了高原,光纤宽带、4G信号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条“电力天路”连通全自治区74个县区,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2万公里,民航航线达到154条。
——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1.1万余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78%。全区孕产妇死亡率降至每十万人为38.63个,婴儿死亡率降至千分之5.37,住院分娩率为99.15%,人均期望寿命72.19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全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19万人,实现应保尽保。自2014年7月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1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城镇“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
各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越过越美。
向民而行、向心而行。中央支持、全国支援、自我奋斗,新时代的西藏物阜民丰,民生大幅度改善。藏家儿女充分享受到了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30年来,援藏干部累计资助孤儿、贫困学生近1万名,免费救治先心病、白内障、大骨节病等患者8300多名。
“独行快,众行远”“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近年来,通过结对认亲等活动,西藏332个县区、乡镇与援藏省市的284个县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推动西藏与区外各省市人才、资源等要素流动日益频繁,这是援藏工作深度延伸,是援藏精神又一写照,对口援藏已经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回望来时路,走好前行路。360多万雪域儿女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善作善成,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