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21:2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站在以海拔命名的5592观察哨,面对脚下狂风卷起的千堆雪,西藏军区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四连官兵田海生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表情。
多年来,驻守在岗巴的“高原戍边模范营”青年官兵们永恒铸魂,执着追梦,不懈奋斗,他们以习近平主席的嘱托为方向,化领袖关怀为动力,加强军事训练,强化使命担当,全面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和水平。
铸魂不留“空白点”
休假归队时,“高原戍边模范营”一连政治指导员余振孺专门走了一趟川藏线——沿着当年十八军的进藏路线,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岗巴虽然离首都北京3000多公里,但我们的心时刻与党中央、与习近平主席紧紧贴在一起。”归队时,正值连里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余振孺刚放下行李,就投入到学习中,记笔记、写心得,带领官兵们领会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
“1961年,先辈们进驻岗巴时,带来了好几种植物试种。到如今,只有红柳能够在这里成活。”理论成果会上,余振孺说,“我们要学习红柳这种不怕艰苦、顽强扎根的精神,更要将这种精神融入自己的血脉中。”
2021年4月,余振孺当选共青团中央“优秀共青团干部”,他理论功底扎实,这堂理论课,从热点话题回归忠诚本质,达到了铸魂目的。
在岗巴,时刻保持学习热度,是一种政治自觉。百里之外,炮兵连中士刘洪中和战友们也在指导员云旦平措的带领下就相同课题组队学习。“先辈们进驻岗巴时,虽然物资匮乏、挨饿受冻,但只要学习理论就充满力量。”云旦平措指着英模墙自豪地说。他们还系统总结部队“牢记统帅嘱托、奋力强军兴军”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凝练“岗巴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利用巡逻中、开饭前、点名后等时机,分享个人故事、讲述英模事迹、畅谈体会感悟。曾参加过上级文化骨干培训的刘洪中主动发挥特长,和连队干部一起将理论知识制作成“小视频”“微报道”“短广播”,进一步浓厚学习氛围。二连班长王硕,在带领战士们苦练基本功的同时,主动教唱红色歌曲,寓教于乐。
追梦不按“暂停键”
“只有豁出去、敢拼命,才能成为戍边尖兵。”刚入伍的罗贵宝说。受部队大练兵氛围感染,自入伍以来,他每天仰卧起坐、深蹲起立、俯卧撑“3个100”一个不少,每周5公里越野、冲哨楼、冲山头“3个3次”一次不落。为了增强抗疲劳、抗缺氧、抗严寒能力,他每天早起进行负重训练;早晚洗漱,他扎在水盆里练憋气……功夫不负有心人,罗贵宝成长迅速,不但成为全连争相学习的榜样,还当上了班长。
立冬过后,万物凋零,“不能让冰雪封住思路、堵住出路!”新一轮封山期到来前,上级组织开展“封山期抓建大家谈”活动,各党支部分析基层建设形势,决心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基层建设。营里借助电视会议系统,讲述了官兵们忠诚担当努力提升基层建设能力的最新成果。同时安排医疗、维修等专业骨干在秋季休假,力争封山前回到连队,解决部队人才稀缺的问题。
如今,在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的驻防点、观察哨等点位,基本实现“小病不下山”“中修不出哨”目标。
奋斗没有“休止符”
坚守在全军驻防海拔最高的建制营,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的青年官兵们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他们把挫折当成财富,劳筋骨、苦心志,长血性、增胆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下士王鑫说:“走进4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岗巴营,就好像走进了‘圆梦工厂’,每名官兵都能获得极佳的成长体验。”第一次巡逻海拔6200多米的曲登尼玛冰川时,王鑫摔倒了很多次,身上被划出一道道口子,一次次摔倒再一次次爬起来。如今,6000米以下海拔的巡逻线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数年前,18岁的新兵田海生来到岗巴营,面对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田海生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这么恶劣的环境,如何练兵?”然而,在班长田海师的关心指导下,田海生逐步转变了想法。班里为他专门订制了训练计划,让田海生看到了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田海生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军事技能愈发纯熟,一跃成了连队骨干。如今,拿到人生中第一个三等功的田海生,又有了新目标,就是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成绩属于过去,实干接续未来。在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青年官兵们坚信,只要不懈奋斗,苦地方也能创一流、建功业。他们将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用青春守护人民群众、用生命捍卫国家主权,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守好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