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推进乡村振兴:广袤高原绘就宜居宜业新篇章

2022-02-15 16:0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86eb4c8e-8697-4875-854a-c48a45f02532.jpg

图为拉萨市雪景。记者 潘多 摄

冬日里,阿里地区玛旁雍错湖畔,蓝天与雪山映照大地,湖水碧蓝,牛群悠闲地啃食着枯黄的草皮,一幅美丽的高原牧场景象,跃然跳动,令人心生向往。

过去一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扎实落在行动上,西藏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教育、医保社保综合保障等措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有效衔接——

从根本上消除返贫风险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村里成立合作社,我们把土地都交给合作社管理了,合作社提供机械化耕、种、收一条龙服务,这样,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多挣点钱。”日喀则市萨迦县扯休乡加琼村村民旺堆说。

2021年,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区积极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3.82亿元,实施项目2126个。

自治区相关部门始终坚持严标准、实举措,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预防在前、帮扶到点,多措并举、群策群力,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识别监测对象6754户28167人,已消除风险4583户19122人。

在重点对象监测帮扶上出实招。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员”,抓住精准识别、有效帮扶、风险消除“三个关键”,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分析研判、协调处置“三项机制”,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做到早预警、早识别、早监测、早帮扶、早消除风险,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精准帮扶、动态清零。

在特殊群体兜底保障上下实功。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及时开展产业、就业等帮扶,增强自我发展致富能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切实落实兜底保障政策。2021年,全区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4713元提高到5060元,集中供养和农村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每人每年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703元和520元,达到14916元、7590元。

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上见实效。近年来,全区26.6万脱贫人口离土离乡、易地搬迁。如何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稳得住、能融入、有就业、可致富成为相关部门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为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21年,我区安排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93个、投入资金30.86亿元,建成配套产业2300个,实现6.2万搬迁群众就近就业、8.29万人外出务工,全部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搬迁群众医保参保率、医疗服务签约率均达100%。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区有超过37.9%的原建档立卡户享受过各级产业帮扶政策。

此外,2021年,全区继续选派1.6万余名驻村干部,6326名乡村振兴专干奋战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各个乡村,为落实巩固衔接政治责任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四个不摘”——

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拓展

近年来,我区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锚定“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先后出台以《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为总纲,涵盖产业就业、项目资金管理、兜底保障等20多项衔接配套政策。全区市地、县(区)逐级制定承接落实措施,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支撑架构,夯实了成果巩固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坚实基础。

学有所教上水平。为严防辍学新增反弹,持续巩固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教育“三包”标准年生均达4200元(不含营养改善计划),全年落实“三包”经费28.31亿元。全区重点向基层招录教师2070人、培训8.43万人次。投资12.6亿元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全区所有学校均接入教育云网,所有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终端,偏远山区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病有所医大提升。立足实现“小病不出乡、中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区”目标,医保普惠政策全覆盖,特惠政策保重点。全面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内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跨省就医异地结算开通。对重度残疾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人群医保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补贴,对脱贫群众参保缴费给予定额补贴。低保对象、城乡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救助比例分别达95%、90%。将“组团式”医疗援藏拓展到6市(地)13个县,组派104名医疗专家,下沉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到基层群众身边。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371个、签约200万人次。

住有所居新改善。建立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协调机制和动态监测机制,对全区48.1万户农村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连续两年共计投入补助资金6.4亿元,重点实施农村动态新增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项目,全面消除农村房屋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全区农牧区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饮水安全强保障。聚焦高寒牧区季节性供水难题,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全年投入1.51亿元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4894处、受益群众107.94万人。全区监测并及时消除临时供水反复问题人口35.07万人,其中脱贫人口7.55万人。

接力重心——

围绕五大振兴开新局

2021年,我区乡村接待游客近1061万人次,实现收入12.17亿元;

山南市扎囊县“十小进农家”“3355”工作法等乡村治理模式深受群众欢迎,作用明显;

全区“五共五固”活动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在《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上刊发;

……

2021年,我区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分类实施、示范带动,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强化政策保障,统筹整合资金,切实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产业就业强振兴。围绕“四地一通道”,加快发展种养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监管,实施扶贫产业提档升级。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082.5元。其中,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3184.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6.36%,同比增长31%;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0.4万人,人均工资性收入6081.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0.33%,同比增长16%。全区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就业的农牧民群众达8.6万人次,人均收入4300余元。

乡村建设促振兴。安排资金20.48亿元,启动实施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投资40.25亿元,实施823个乡村基础设施项目。排查各类农村户用厕所27.8万座,完成改造4.66万座。边境地区建设加快推进,624个边境小康村全部建成,启动建设51个抵边村,规划新建抵边村120个,乡村振兴促稳边固边、兴边富民成效显著。

治理有效助振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前儿童、中小学生以及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广普及,在农牧民群众中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8.2万场次,全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村(社区)“两委”换届顺利完成,班子成员100%是党员的成果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