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2021年西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艾平:桃李芬芳 香飘四海

2021-05-10 12:1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有一种情怀,在执着信仰信念中激荡;有一种力量,在托起未来希望中彰显。

张艾平,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16年来,他在创新性地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教书育人根本;在创办各类特色活动和引领学生走出去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在支持和帮助学生创新创业中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实现人生价值。

这正是一名普通思政教师的初心,恰如张艾平所说:“让学生变得更好,哪怕一点点。”

把“老西藏精神”弘扬好

2005年,张艾平从武汉大学毕业。为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他选择了进藏工作。来到高寒缺氧的西藏,虽有些不适,但这里的人和事不止一次震撼张艾平的内心。

有一次,张艾平带领学生到拉萨烈士陵园祭扫,看到墓碑上刻着解放军牺牲时的年龄有的竟和自己的学生一般大时,张艾平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些人默默在西藏奉献?”张艾平自问。

“是‘老西藏精神’!”张艾平又斩钉截铁地自答。

在传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道路上,张艾平从未停止脚步。“‘老西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一个个人、一件件事,是那些奉献在西藏的青春和生命。”张艾平说。

为更好地介绍位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的谭冠三纪念园,张艾平依托学校资源优势,成立了由8名学生组成的义务讲解组。

500多幅照片、4个展区、2万多字讲解稿……一遍又一遍练习,一天又一天坚持。

在张艾平的带领下,仅一个多月时间,谭冠三纪念园终于拥有了第一支义务讲解队伍,而张艾平正是讲解队伍的头号讲解员。

起初,讲解组主要向学生讲解谭冠三将军的事迹和“老西藏精神”,后来逐步扩大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团体等。目前,义务讲解组完成了1300多场讲解,其中张艾平讲解了120多场。

现在,谭冠三纪念园已经成为“老西藏精神”的宣传基地。为了让纪念园实现常规化运转,张艾平主导成立了“老西藏精神”研究会,作为纪念园的管理单位。

让“读书会”成为成长基地

随着谭冠三纪念园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讲解员,张艾平便成立了一个名叫“读书会”的组织,起初是想专门培训讲解员。但出乎张艾平意料的是,“读书会”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踊跃加入,参与学习。

从最开始的9人到今天的270多人,“读书会”分成10个小组,遍布3个校区,举办1000多场。成立至今,“读书会”的人员在不断变化,功能在不断完善,但不变的是“读书会”第一组的主持人张艾平。

“以‘读书会’为中心,聚合学生,他们各有所长,也能各取所需。”张艾平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把学生组织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书会”成长成才。如成立电脑组,专修学校要报废处理的电脑,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开展“敢说”活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资助成立汉服社,吸引藏汉族学生共同参与;开办学生社团抖音账号,让善于视频制作的学生有舞台;成立茶艺社……

“‘读书会’的功能愈加丰富了,变成了知识的分享会,变成了培养学生兴趣的组织。同时,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这里交流交往,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也成为了促进民族团结的纽带。”张艾平说。

带学生走出西藏开拓眼界

带学生们到内地去,看看大都市,开拓学生们的眼界,是张艾平一直以来的心愿。

2018年冬季,张艾平亲自带领14名学生到内地实习,独自承担起所有杂费。然而,人还未出发,电话却一个接一个打来了,家长、村支书等纷纷表示质疑。

“我只是希望在将来给西藏学生们多准备一条出路。实习的结果表明,我们藏族学生完全能适应内地的生活和环境,文化差异不是理由。”张艾平表示。

有一个叫格桑的学生,原来性格内向,不太敢说话,实习回来后,竟变得能说会道起来。后来,格桑还主动带领别的学生到内地实习。这让张艾平喜出望外。

去年,张艾平还组织到过内地务工、实习的学生现身说法,让他们给学生讲内地的城市、工作和生活,积极推动西藏大学生赴内地就业。

如今,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已有不少学生到内地长期工作。

因为信念,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孜孜不倦。

16年来,张艾平从弘扬西藏红色文化开局,从细枝末节小事入手,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改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