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22:36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在日喀则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珠峰尼吉姆拉巾帼创业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捆扎藏香。 记者 孙开远 陈林 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当菩提叶遇上唐卡,一片叶子随即改变命运,文化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菩提叶唐卡”应运而生,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
在日喀则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珠峰尼吉姆拉巾帼创业基地,记者一睹了“菩提叶唐卡”的真容,“滴水叶尖”的叶子清晰透明、薄如蝉翼,叶面画上了精美的唐卡,画像线条细腻流畅,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如此精妙的工艺。
菩提树本为热带植物,亦是佛陀成道之树。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跏趺而坐静思得道,所以与藏传佛教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而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叶画由来已久,只是缺乏创新。日喀则市藏圣阁民族手工业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普普说,西藏文化博大精深,可供使用的元素丰富多彩。随着我区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品层出不穷,但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并受到大众的喜爱非常困难。把唐卡放入菩提叶中,我们觉得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要想在薄如蝉翼的叶子上作画绝不是一件易事。最初一幅“菩提叶唐卡”从采集、加工到流入市场需要历经数道工序,花费近3个月时间。
普普介绍,首先,从尼泊尔采集、进口原叶到西藏需要7天左右;其次,将原叶长期浸入寒泉,洗去叶肉,制成“菩提纱”需要10余天;然后,进行压制,用秘制药水侵泡使“菩提纱”包浆固定成型,这期间又需要10天;紧接着,挑选品相好的“菩提纱”进行绘制,至少需要21天;最后,把半成品的“菩提叶唐卡”送至广州,进行装裱、包装,再运回西藏,还需要近1个月时间。
普普坦言,工艺流程中绘制是最难的,刚开始画像颜色不均匀,叶脉纹路接口处线条不流畅。在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后,我们才找到窍门,绘制出精美的“菩提叶唐卡”。
经过一番精心“装扮”,小小菩提叶实现华丽转身。如今,普普在不破坏“菩提叶唐卡”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已经摸索出了更为科学、高效的工艺流程,缩短了制作时间,提高了“菩提叶唐卡”市场的竞争力。
从尼泊尔到西藏,再从西藏到广州……当一片小小菩提叶融入了民族文化和现代工艺,其身价立刻提升百倍,也成为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
文化产业让普普尝到了甜头。企业做好了,普普就想着回报乡亲、回馈社会,她以“公司+合作社+手艺人+农户”的模式,将散落在民间的手艺人聚拢起来,组织培训,利用农闲时节制作手工艺品,不仅解决了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一大批农牧民手工艺人增收致富。
可以说,普普的成功是西藏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独具魅力的西藏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游客的欢迎,除了藏文化自身的魅力外,跟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近年来,西藏立足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在传统文化中融入富有创意的时尚因素,文化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截至2018年底,全区各类文化企业超过60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34家。全区文化产业产值从2013年的24.2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6亿元,连续5年年均增速保持15%以上,文化产业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明显。
如今,我区在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艺术提升、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等举措,助力西藏文化产业“走出去”与“请进来”,努力实现“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文化产业成为未来带动西藏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记者 陈林 孙开远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