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1 09:11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援藏工作队队员给福利院孩子们分发礼物。
徐向国(右二)视察仁布青稞高产试验示范田。
康马牧草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实施牧草科学种植。
“三下乡”服务工作队热心服务群众。
“即使用尽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最靓丽的文字也不足以表达我对日喀则这片热土的深情厚谊、眷恋之情。进藏工作六年,我内心深处生发出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倾洒在我无比热爱的雪域高原……”黑龙江省第五批、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赫英杰在即将结束援藏工作时如是写道。
三年前,肩负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嘱托,承载着龙江3800万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112名干部人才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作别亲人、离开家乡,克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踏上了西藏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年来,他们用心、用情、用智援藏,按照中央治边稳藏方略和龙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为工作主题,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援建机制,拓展援藏领域,推动了黑龙江省援藏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黑龙江省委政府、日喀则市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藏族同胞的赞誉,在白山黑水与雪域高原之间,用“龙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在雪域高原树立起黑龙江援藏的永恒丰碑。
加强调查研究 准确把握援藏大局
援藏工作“为什么干”“朝着什么目标干”“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用什么保证干”“干到什么标准”——这是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伊始就开始思考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干好援藏工作,必须了解实情。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徐向国带头搞调研,多次深入到黑龙江省对口支援的康马、谢通门、仁布三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所求所思所盼,找准发展路径,突出抓好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
“通过不断调查研究总结,我们对三年的援藏工作明确了主题和主线:2017年是‘三个yuan’,就是肩负援藏使命、珍惜工作缘分、实现开局圆满;2018年是‘三个xin’,就是要付出真心、吃得辛苦、有所创新;2019年是‘三个ji’,就是留下足迹、做出成绩、永远铭记。”徐向国如是介绍。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经过黑龙江省委批准,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成立临时党委。在精神动力上,援藏队员秉承“忠诚团结、坚忍奉献、干净有为”十二字援藏理念,把“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到“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和“珠峰精神”之中,努力克服缺氧、胸闷、头晕、气喘、呕吐、失眠和血压升高等高原反应,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实际工作中,援藏工作队继承和发扬前五批援藏工作的宝贵经验,聚焦当地工作中心,创新援建举措,努力开创援藏新局面。徐向国介绍,“虽然背井离乡远隔万里之遥,但是思想和行动要与龙江发展同步;身处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面对高寒缺氧的特殊环境,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精神要与内地一样标准。”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认真实施援藏规划,建立健全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发挥黑龙江省经济援藏、科技援藏、医疗援藏、就业援藏,尤其是教育援藏、干部人才援藏优势,抓紧落实《黑龙江省“十三五”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谋划的项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
大力发展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谢通门藏语意为“一见则喜”,而黑龙江省援建的日喀则珠峰生物科技示范园也叫“一见则喜”。
该产业园投入援藏资金2000万元,建设生活中心688.3平方米、培训中心3912.7平方米,并配套园区附属设施,打造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扶贫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的产业扶贫项目,每年可产鲜菇1000吨,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6人脱贫。
如同它的名字,该产业园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带来了一派可喜景象。
产业是发展的引擎。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始终把培育产业作为对口支援的切入点,围绕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规划,突出发展菊花、牧草、青稞高原特色产业,发挥龙江农业技术人才优势,加大援藏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打造“一菊一草一青稞”的产业格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日喀则经济社会发展。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仁布县启动的青稞增产试验示范项目颇具代表性。工作队以黑龙江农业大省先进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病虫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应用到青稞增产项目中,为青稞增产提供成熟可行的技术支撑。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仁布县农牧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韩阳介绍说,工作队通过开展科研试验,深入乡村调研,变小块为整田,变手播为机播,综合良种良法良田技术措施,采取集约化新方式逐步解放劳动生产力。仁布工作组2017年青稞试验示范田产量比2016年平均亩产增收75斤,超过了全市亩产增收50斤的预期目标,2018年增产项目田又增加了550亩,带动全县增产337.6万斤,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易推广的“仁布模式”。
“这个项目不仅提高了农牧民科学种田的意识,而且增强了他们对青稞连续增产的信心,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藏汉之间的深厚友谊。”韩阳说。
西藏珠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落实融资贷款6.5亿元,招商引资12亿元,园区博物馆、演艺中心、非遗展示展销中心等工程进展顺利;谢通门工作组引进高原喜菊种植项目;康马工作组在涅如堆乡设立牧草高产试验示范基地;仁布工作组在姆乡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一批又一批项目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当地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增强了援建项目精准性和实用性。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共谋划实施援藏项目68个,累计完成投资2.33亿元。坚持把资金和项目重点向农牧区和农牧民倾斜,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保证了中央要求的两个80%项目任务落实。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对口援藏扶贫项目27个,投入援藏资金1.31亿元,累计帮助1544户5897名贫困群众脱贫。
发挥自身优势 着力改善民生
为提升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建筑专业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升学率,援藏干部刘万昱带领年轻教师探索出“预习自学、训练应用、分组合作、当堂检测”“一学、一用、一合、一检测”的课堂教学方法,牵头出版教材一本,汇编建筑专业中职升高职《建筑专业题库》一套,被日喀则市人社局聘为“创新创业服务指导专家”。
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到日喀则开展工作以来,将重点工作放在了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投资2600多万元在受援三县和学校,建设“教工之家暨学生活动中心”、塑胶运动场、双语幼儿园、交互式电子白板及配套设施,改善了学生学习环境和学校办学条件。
40名组团式援藏教师通过“传帮带”“教议研”和“全员育人学生成长导师制”,鼓励藏族孩子实现个性化发展。采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讲练结合、远程观摩等模式,实现龙江优势教育资源与当地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管理和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实施“教育助学奖励金”计划,投资114万元对290名藏族学生给予奖励,对54名工龄长、工作优秀的藏族教师给予补助。启动“幸福从驿站出发”活动,免费为藏区学生捐赠发放价值34万元的新衣物2000多件,把龙江人民的温暖和爱心送到孩子们的心里。建立圆梦大学助学金,投入171万元招录28名贫困中高职毕业生,在黑龙江技师学院开展两年制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
在医疗援藏方面,投资2600多万元,帮助谢通门县卫生服务中心顺利晋级二乙医院。在谢通门县和仁布县建成2个制氧站、帮助10个乡镇打深水井12眼,修建封闭式水渠1条,帮助基层7000多名干部群众解决饮水难问题。
投资2320多万元,建设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和仁布县CT室、云医疗网络、制氧室、心电工作站等项目。协调哈医大一、二、四院选派5批37名不同科室医疗专家进藏开展医疗援助,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用心做好公益 助力民族团结
2018年6月,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联合大庆眼科医院开展了“雪域高原光明行”活动,这也是工作队连续第三年开展此项活动。在紧张繁忙的10天时间里,医疗队员们闯山体滑坡的“生死线”,过泥石流塌方的“鬼门关”,创高原缺氧状态下连续12个小时不休息,共完成52例白内障手术的最高记录。
三年来,大庆眼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雪域高原光明行”活动,累计进藏医疗队五批次78人,为408名白内障藏族同胞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珠峰脚下,日喀则市这片广袤的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龙藏一家亲”是黑龙江省援藏品牌,为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雅鲁藏布江畔傲然绽放,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倡议组织了41名援藏队员自愿身后捐献眼角膜,9名队员及家属捐献全部器官,捐献规模创全西藏之最;
持续开展“阳光陪伴成长”公益活动,帮扶日喀则市福利一院、二院400余名藏族孤儿,定期开展爱心陪伴、教育辅导、体育锻炼等系列活动。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对孩子辅导功课6083课时,指导陪伴孩子体育运动340小时;
出资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市级乒协,举办了三届“龙藏杯”全市干部职工乒乓球比赛,建立了免费乒乓球训练场馆,促进了日喀则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组织日喀则代表团赴黑龙江参加三届哈洽会,展示推介高原特色产品。成功举办“西藏日喀则市招商引资暨旅游专场推介会”“对口支援合作项目推介会”,开展对接洽谈,签约落地项目金额3亿元,达到了宣传推介、洽谈合作的目的。
同时,为了实现两地交融,2018年8至9月期间,龙藏两地成功联办了第十六届珠峰文化旅游节,在日喀则和哈尔滨两地历时13天共开展45项系列活动。黑龙江132名文化、旅游、商贸人士和日喀则130名演员、非遗、唐卡人士实现两地互访演出,密切了龙藏两地情谊。联系宝德生物有限公司、江苏弘化基金会等单位进藏开展公益活动,捐款189万元,捐赠药品、衣物、图书、打印机、无人机、机器人、书架等物资3.3万件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年来,他们经受了高原缺氧的考验,山高路远的考验,离乡思亲的考验,更经受了边疆民族地区开展反分裂斗争、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和真心付出践行了当初援藏誓言。
三年间,工作队先后被日喀则市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五四红旗团委”,被西藏自治区评为“区级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器官(眼角膜)志愿登记荣誉集体”,被黑龙江省授予“五一劳动奖状”“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在由中国搜索联合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举办的“搜索正能量·点赞2018”大型网络宣传活动中,工作队荣获“点赞2018·精彩故事”奖……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日喀则市委书记张延清赞扬说:“黑龙江省第六批援藏干部人才舍小家、顾大家,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克服工作、生活、家庭中的种种困难,扎根高原、奉献雪域,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建设和谐文明幸福美丽日喀则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第六批援藏工作使命,除了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外,主要得益于中央关于西藏工作方针政策的深入人心,得益于黑龙江省委政府举全省之力重视援藏工作的大局意识,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日喀则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领队徐向国说。
浩浩黑水,汤汤雅江,龙江大爱在雪域之巅传唱。汉藏相扶,手足相亲,黑龙江与日喀则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