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09:36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开栏的话: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时光如流沙般划过,改革开放的印记遍布西藏:山更绿、水更清,乡村更宜居、城市更美丽;公路通到了农牧区,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手机、网络、电视机、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今日起,本报推出“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栏目,通过聚焦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乡镇的变迁,展现我区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拂面,“春天的故事”记忆犹新。在拉萨工作和生活了45年的王义明老人,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拉萨这片热土。此时此刻,75岁高龄的她坐在沙发上,温暖的阳光洒下,窗栏的影子印在她脸上,她把目光移到远处的大街上,闭眼、屏息,记忆的画卷徐徐展开,往事一幕幕鲜活而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伴有积水的壕沟、凹凸不平的沙土路、冒着烟的土坯房、铁皮房……王义明是真切感受改革开放40年带给拉萨巨变的见证人之一。
奉献高原见证拉萨变迁
晴天一身土、下雨满街泥、路面没柏油,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拉萨的真实写照。1944年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王义明,1975年在拉萨市城关区卫生科工作,后被调至光明公社(现夺底乡人民政府)医务室工作。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华,每天梳着两条长麻花辫,蹬着在那个年代很时尚的自行车,在全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和不规则的光石路上下班,1978年又被调回城关区卫生科,负责地方病防治、城市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1985年4月,西藏贸易信托公司成立,对于拉萨来说,这是改革开放在拉萨打响的经济改革“第一炮”;对于王义明来说,这也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她被安排到西藏贸易信托公司当秘书,后来公司进行调整,她成为该公司法定代表硼矿硼肥厂法人代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世界屋脊硼矿女主人”。
在王义明的记忆里,上世纪70年代,宇拓路上的拉萨百货商店是西藏第一家百货公司,建筑样式呈L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礼堂”;北京东路上的冲赛康是当时拉萨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冲赛康还有一个露天戏台,平时有文艺演出。“当时拉萨还有邮电大楼,有着拉萨第一台邮票自动出票机,这在拉萨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栋只有三层的楼房,是当时拉萨最高的现代建筑。那时的拉萨,整个老城区这片儿,有个小茶馆,有个小饭店,还有只有一个人的卫生所,这差不多就是拉萨的全部了!”王义明说,她至今都忘不了茶馆里8分钱一杯的甜茶,忘不了小饭店油腻而厚重的门帘,忘不了那时晚上没有电灯、老鼠乱窜、窗外的风吹动着旗帜和经幡,像人走动的脚步声一样,还有那种她一个人睡觉时的恐惧感。
穿行街头回味温馨记忆
1988年,王义明依旧是西藏贸易信托公司法定代表硼矿硼肥厂法人代表,但她的期待也逐渐变为现实。“街上不仅能看到赶着牛羊群的牧人以及马车、牦牛车、平板车,汽车也开始悄悄地驶进了拉萨,随后拉萨也有了加油站。”
1995年,王义明前往北京办理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手续,同年任职拉萨市计生协会秘书长和幸福工程负责人。她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拉萨有的街道开始变宽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转变,甚至有了经商意识,而我生活的经历也越来越丰富了,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王义明说,现在的北京东路那时候被称为“幸福路”,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水泥路;那时的人们渡河就坐牛皮船,在拉萨河上的牛皮船往往都是满满当当一船人;那时的布达拉宫广场还被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后来有来自江浙、四川、甘肃、青海的商人来拉萨淘到了第一桶金,拉萨人也在这股大潮中,把自家用不着的东西拿出来在文化宫售卖,渐渐地文化宫形成了“星期天跳蚤市场”,每个星期日,这里就成为拉萨人的集市;那时候,拉萨啤酒厂是拉萨唯一一家啤酒专业生产厂,而且听装的啤酒最受人们欢迎;那时候的布达拉宫广场很小,虫草还可以用大米、罐头、胶鞋互换……
发展带来大变化
“来吧!来吧!相约九八……”1998年春晚结束后几天,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这首歌。那时的女士,依然喜欢把头发剪得稍微短,再把发尾烫起,穿着的衣服,还是格子与条纹为主,双肩的垫肩和喇叭裤张扬着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懂得的夸张的美,然而,这种审美,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准备与时代告别了。
“这十年,拉萨新建了很多商店,每新建一个商店,都需要招收很多服务员,这就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种新岗位与新员工的相遇,远比那种告别多得多。”王义明说,1998年,她被编入《中国计划生育年鉴》,被称为“西藏育龄妇女的贴心人——王义明女士”,但是这种荣誉感远远抵不上拉萨的巨变。“那时的拉萨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的沙土路被完全封存在柏油之下,原来散发阵阵恶臭的壕沟也荡然无存。一到夜晚,路灯亮起,霓虹闪烁,伴着街路上奔驰而过的车灯光,映照在家里的墙上。我看见了当年期待的景象。”王义明激动地说。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让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的这条路就是青藏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这让王义明泪流满面。“母亲家在东北,去世时家人发来电报,而我3天以后才收到,等我到家里时,母亲已经下葬,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王义明老人抹着眼泪说,你看现在多好,有手机,信息立马就能收到;有火车、飞机,你想去哪里都是很快的事。
拉萨城越来越美丽
2008年,一首《我和你》进一步拉近了我国和世界的距离,然而彼时的王义明已经65岁了,退休已6年。每天早上起床后唱唱歌、跳跳舞,偶尔写写诗歌、散文。这是她晚年的幸福生活。
“这十年,是拉萨真正飞速发展的十年,‘暖入户’工程让家里变暖和了,快速公路的建成,提高了城市发展的高度,更带动了社会进步的速度,要办个什么事儿,不会累断腿了。”说到这里,王义明望着窗外,继续沉浸在回忆中。“除了这些变化,时刻在变的还有我们的拉萨河,河堤两边变美了,道路两边葱葱郁郁的树木让拉萨这座蔚蓝之城的空气更加清新了。”王义明老人说。
在拉萨的几十年,如过眼云烟。2016年初,王义明老人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晚期。这个在拉萨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去阿里拜访了人民公仆孔繁森,写下了《西行阿里》;随之回到出生地内蒙古,那时已73岁的王义明老人与那一片大草原合影;她又去了母亲的故居辽宁省盖县,去探望了自己爷爷的香魂之地河南巩义……在转完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后,这位坚强的老人又回到了拉萨。“我已经离不开拉萨了,只有回到这里,心里才踏实,生活才真实。”王义明老人从40年的记忆中穿越回来,眼神很平静,脸上满是美好生活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