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07:11 来源:中国西藏网 点击:0
中国西藏网讯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西藏“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的战略目标和刚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西藏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环境脆弱,要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要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近年来,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治区坚持保护优先、建设并重,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呈现出新亮点。
图为“仙境”。摄影:梁伟平
“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是西藏的名片。这里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湖泊星罗,也是人类文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组织国内相关部门50多个专业2000多名科技人员,历经20余年,开展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完成了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获得了数以百万字计的原始性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为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为米堆冰川。摄影:胡俊峰
时隔50余年,2017年8月19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在拉萨启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参加科学考察的全体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和保障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据专家介绍,通过持续的考察研究,有望在高原环境变化机理、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区域绿色发展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为科学推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持续的支撑。
图为位于澜沧江西岸的加达村,村民大多为纳西族。摄影:赵耀。
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先后出台6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规章,深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累计落实资金95.7亿元,完成规划投资的62%。中央财政将西藏1011.27万公顷的公益林纳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累计投入资金93.5亿元。实施草场禁牧1.3亿亩。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296.3亿元,开发生态保护岗位70万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实施5467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总面积41.3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3.9%。
根据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雅鲁藏布江、怒江、羊卓雍错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在I或Ⅱ类水域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无黑臭水体。全区的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可以说,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生态红利也随之释放,“绿水青山”日益成为西藏发展的新优势、富民的新资本,生态优势逐渐向民生优势、竞争优势转化。作为典型的绿色产业,旅游产业用一个个鲜活的数据生动地印证了“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
“保护好美丽风光,一草一木都是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成为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共识。如今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而且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净土”。(中国西藏网 综合/胡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