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介骚扰不断,咱信息如何泄露的?

2017-08-24 07:25 来源: 新华社 点击:0

 中介骚扰不断,咱信息如何泄露的?

  将业主资料非法给中介,扬州一地产公司员工获罪,他手上5000多条信息是这样来的

  8月10日,扬州市邗江区法院审理并判决一起侵犯公民信息案。今年34岁的被告人钱某,系扬州卓杰地产公司工作人员。该男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于2016年7月26日被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刑事拘留,同年7月29日被取保候审。2017年1月9日,钱某被检察机关取保候审。11日,该案主审法官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被告人钱某的犯罪手段和法律对此类犯罪行为的定罪标准,提醒相关行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加强自律。

  ◎他的信息从何而来?

  个人长期积累+小区保安提供

  记者了解到,被告人钱某所在的扬州卓杰地产公司也是一家房地产中介机构,总部在南京,扬州公司是其分支机构。今年34岁的钱某,大学毕业已有10年时间,主要从事房地产中介相关工作。接受钱某所提供业主资料的蔡某,原先也是扬州卓杰地产公司的员工,和钱某是同事,后离开该公司,自己从事房产中介工作。

  公诉机关审查查明:2016年6月17日,被告人钱某将其非法获取的业主资料通过QQ邮箱以“业主,zip”压缩包形式,非法提供给蔡某,供蔡某的下属员工用于拓展房产中介业务。经查,压缩包中的业主个人信息至少5353条。归案后,被告人钱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钱某违反国家规定,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向他人提供,其行为已触犯了刑法,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

  该案主审法官丁善珉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钱某非法提供给蔡某的5353条信息从何而来?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平时工作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因其大学毕业后就主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经过长年累月积累,从少到多;二是去扬州各小区,从小区保安人员手中收集,因为很多小区尤其是新建小区的自动门禁系统内有业主的信息。丁善珉特别表示,也要给相关保安人员提个醒,私自提供业主信息虽然构不上犯罪,但属于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处理。

  ◎多少数量构成犯罪?

  根据信息类别,最多的5000条,最少的50条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个人信息类型的认定主要包括: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行联信息、通讯信息、交易信息、教育信息等等。

  “侵犯公民信息罪的行为包括多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两高’的最新司法解释,从今年6月1日起,有三种类别的侵犯公民信息行为构成犯罪,每一种类别对应的信息数量不一样,最多的5000条,最少的50条。”主审法官丁善珉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三种是非法获取、出售、提供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五千条以上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本案中,被告人钱某的行为即为第三种情况。

  ◎被告最终怎么判的?

  因为诚恳知错法庭轻判,单处罚金一万元

  丁善珉向扬子晚报记者表示,具体办案中,他们共查实了钱某非法获取的10000多条业主个人信息,排除其中重复的信息和非涉及本罪的信息,得出了5353条的准确数据。根据法律规定,钱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以单处罚金,也可以并处有期徒刑,考虑到钱某的坦白行为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最终法庭决定对其单处罚金。此外,钱某将这5353条业主个人信息非法提供给蔡某,供蔡某的下属员工用于拓展房产中介业务,也仅仅为向先前同事“提供”,没有证据证明其“出售”。如果钱某有出售业主个人信息的行为,法庭也会加重对他的判决。

  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10日的庭审中,被告人钱某态度诚恳,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定性均表示没有异议,并表示自愿认罪,对自愿认罪的法律后果,也表示清楚了。

  法庭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钱某违反国家规定,其行为已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诉机关指控其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成立,应予支持。被告人钱某归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系坦白,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据此,判决被告人钱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单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业主信息泄露,

  还有多条途径……

  房地产业内人士:

  业主电话被倒卖,主要有3大渠道

  南京市民陈先生去年底在江北新区的一家热门楼盘买到了一套房,可才高兴了没多久,他从上个月开始便频频接到“骚扰”电话,尤其是临近周末,各种装修公司、中介公司纷纷来电“邀请”他参加双休日的活动,令陈先生不胜其扰。

  陈先生抱怨道,他上个礼拜特地向当初卖他房子的销售人员投诉过,可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他并没有查看所有登记客户联系方式的权限,那么陈先生的手机号是怎么弄“丢”的呢?

  扬子晚报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曾在开发行业干过近10年的业内人士,他向记者表示,客户号码被倒卖的渠道有很多种,不外乎以下三个。“首先是开发商内部”,他解释说,陈先生说的没错,他对应的销售人员确实没有查看所有客户电话的权限,一般来说开发商也不会轻易透露手上客户的信息,不过级别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则很难说。“打个比方,整个销售案场有20人,案场经理及其秘书通常会有较高的权限,他们如果将客户资料打包出售,是有可能的。”

  其次,则是来自电信机构的数据泄露,比如移动电话服务商。该人士称,他自己曾在河西某楼盘操盘时与电信机构合作过,向项目周边的几个小区定向推送手机短信,按条收费或是整体打包。不过现在这一方式在有关部门的严查下,基本上做不到了。

  还有一种电话泄露的可能性则是来自相关部门内部,该人士称,开发企业到政府部门进行房产合同备案时,每套房产的房主信息都必须真实有效,包括姓名、电话、住址等等,如果不法分子窃取了这些信息“兜售”,也会造成陈先生所遭遇的情况。“无论如何,这一行为泄露了公民隐私,是必须严打的”,该人士表示,信息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类似陈先生这样遇到的困扰越来越少。

  中介经纪人:

  物管快递等行业,都是信息泄露源头

  为充实自己的客户资源,有些中介公司还会购买信息。像物管公司、快递公司等,都是他们最喜欢购买的“资源库”。

  “在某些高档楼盘,整个楼盘内的业主信息最高可卖到十几万元,这个市场很大。”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介经纪人林先生告诉记者,“当然,这些是不合法的,但购买渠道并不少,很难监管。比如单是物管公司,虽然很多品牌发展商的物管公司对业主资料管得很严,但这一行人员流动大,盗取信息的难度并不大。快递公司更不用说了,一个包裹流通的环节那么多,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泄露信息。”

  “去哪里购买的最多?”

  “人有人道,鬼有鬼道。我们自然有我们这一行的渠道”,林先生开起了玩笑,“比如,我们公司一个门店业务员,最近跳槽去某开发商那里当售楼小姐或者去做某个楼盘的物管人员,这种是最普通的跳槽了,好,现在她手头掌握了很多买家的资料,她转过来卖给我们,这不是很正常吗?”

  “发展商不监管吗?”

  “哪里管得到,现在用手机一翻拍就可以了,谁都不知道你的资料外泄了。”

  除了购买信息之外,更常用、更低成本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冒充租客,吸引放盘业主注意;冒充业主,骗取买家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