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在山南市最偏远的边境村——洛扎县扎日乡乃村隆啦搬迁点,虽然已经到了夏季,山顶仍覆盖着皑皑白雪,寒风常年在这个海拔4650米的村庄肆虐。
6月15日一大早,乃村隆啦搬迁点的村民索朗桑布推开自家院门,看到门前那根才立起几天的电杆上,已经有几名电力工人开始架线了。
索朗桑布上前询问,电力工人告诉他,乃村隆啦搬迁点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将在15天内完工。索朗桑布心里直乐,全村人盼望多年的大电网终于要延伸到这个边境小山村了。
索朗桑布所在的村,是名副其实的小山村,全村只有5户人家共10人,而这10位农牧民都是边境线联防队队员。
不少人劝过他,搬到气候好一点的地方去,索朗桑布摇摇头,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我哪儿也不去!”索朗桑布说,之前羊圈、土坯房都住过,现在有政府盖的安居房,还有啥苦的?再说,哪天没沿着边境走一圈,心里就不踏实。“村支书常跟我们讲民族团结,我觉得民族团结不光是要做好身边各民族兄弟姐妹间的小事,更要为国家守好国土。”
夜晚,村子漆黑一片,5户人家像提前约好似的都没有开灯。因为地处边远无人区,日常生活一直依靠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的电只能维持两个小时,看了电视就做不了饭,做了饭就不能打酥油茶。村里人节约惯了,能不用电就不用。
就这样,索朗桑布和乡亲们看着20公里的线路一天天架设到家门口。
6月28日晚上,国网西藏电力党员先锋队来到隆啦搬迁点,为农牧民安装电表、架设室内线路,送去安全用电宣传资料。得知索朗桑布和乡亲们不识汉字,队员们就一句句翻译成藏语给他们听。
终于来电了!村民贡桑赶紧给自己的收音机充上了电。“现在收音机想听多久就听多久,以后放牧、巡逻再也不孤单了。”索朗桑布也兴奋地说着自己的计划,买电视机、电酥油桶,还要和村民们一起去买电烤炉、冰柜。
这个山南市最偏远的边境村实现了主电网覆盖,从此他们可以用上大电网不间断提供的安全可靠电力了。
“守好边境就是守好我们的家,党中央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守好边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乃村党支部书记平措多吉兴奋地说,现在搬迁点用上了充足的电,可以把筹划已久的石料加工厂建起来了,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同时,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良好基础。
“为全力解决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用电难题,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国网安徽电力从人员、物资等方面加大支持,专人负责加强工程质量和管理,15天就完成了工程建设,为边境地区农牧民群众守边、戍边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这也是我们国家电网深化民族友谊、推进爱民固边的重要举措。看着搬迁点的农牧民脸上的喜悦,我们心里觉得踏实了。”山南新一轮农网建设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国网安徽电力基建部副主任崔锦锐说。
在那曲县古露镇萨措村,由于配变容量小,电压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牧民日常生活,频繁停电也影响牧民们储存肉类、加工酸奶。通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萨措村电网与我区大电网实现联通,大大提高了萨措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现在,萨措村有牧民计划开设酸奶加工点,预计每家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近2万元。”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胡海舰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其他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全区61个县的乡镇中心村将受益,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肉类储存、奶制品加工等脱贫致富产业将得到加快发展。”
电力是脱贫致富的硬件,有了电就有了内生动力。
送资金、送技术,引导边疆少数民族转变发展观念,增强 “造血”能力,助推自治区脱贫攻坚……更加安全可靠便捷的电力保障,正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能源支撑。“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胡海舰说。
当前,我区实施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涉及全区7个市地、61个县、约150万人口,总投资近120亿元。从2016年开始建设,到2017年底完成超过3000个小城镇(中心村)的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任务,建成与西藏小城镇(中心村)定位相匹配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的现代化农村电网。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继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之后,又一项惠及全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重要‘德政工程’‘民生工程’。”胡海舰说,“到2020年底,西藏主电网将延伸覆盖全部74个县(区),主电网供电人口达到全区人口的97%,其余3%通过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小水电局域网实现供电,基本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为促进民族团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记者 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