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18:12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点击:0
林湫组织的活动。
林湫帮助藏民割青稞。
□通讯员 刘永锋 特约通讯员 刘小东
2016年,在福建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西藏昌都市展区特别显眼,其中有一个人穿着藏服,唱着藏歌,跳着藏舞,路过的嘉宾和业者纷纷点赞。这个人就是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现任西藏昌都市旅游局局长林湫,一个穿着藏服的汉族“康巴汉子”。
林湫是福建人,民革党员,1993年大学毕业,在福建省旅游局工作了20多年,2010年到新疆支援,2012年到平潭支援。2016年7月,他又加入了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被新疆人称为“巴郎子”
2010年3月,南方已是春暖花开,新疆昌吉州还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福建省援疆干部、被昌吉州党委任命为昌吉州旅游局副局长的林湫从飞机上走下来,踏上新疆的土地,开始了援疆工作。他说:“我一定要走好第一步。”
初来乍到的林湫,克服了水土不服、反恐维稳等问题,迈出了第一步:调研和熟悉昌吉州内的旅游资源。
早上7点钟,林湫准时穿着那件熟悉的运动衣和小马甲从宿舍楼下来,这一次是去260多公里外的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调研。一路上,林湫很健谈,风趣地给同行的昌吉州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张孝成讲福建的一些旅游资源和人文故事。眼看着车子快到江布拉克景区脚下,突然一晃,经过一段时间刹车后,最终停靠在山崖旁的路边。
大家下车查看后知道,车胎破了,漏气了。张孝成看着瘪瘪的车胎,很是着急。林湫安慰张孝成说:“我们很幸运没有从崖上摔下去。”林湫向王师傅拿来千斤、扳手,熟练地卸下了轮胎,和王师傅一起装上备用胎。不到半个小时,车又上路了,顺利地完成调研工作。
不到三个月时间,林湫的身影已遍布昌吉州七县市,他的足迹也踏遍昌吉州边边角角。南部山区留下了他调研、规划的身影,北部沙漠洒下了他踏勘调查的汗水,特色旅游乡镇村留下了他了解民情的问候,贫困农牧民家中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真情。
在援疆工作期间,林湫充分调动福建和昌吉两地的资源,他请来海峡旅游杂志、东南卫视等媒体到昌吉州采风,宣传昌吉;建立培训机制,每年福建省拿出50万元培训昌吉州酒店行政管理人员、农家乐业主、导游等;建立福建与昌吉州旅行社资源互动,让新疆的客人来到福建,把福建的客人请到新疆游玩……
作为一名分管旅游市场营销和线路开发工作的副局长,林湫深知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我可以在援疆工作的一年中没有英雄壮举,但我决不能碌碌无为。”援疆近一年时间,他促使闽昌两地签订了“闽昌旅游合作协议”,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被热情的当地人称为来自福建的“巴郎子”。
在援疆工作期间,林湫荣获昌吉自治州“五一劳动奖章”、州优秀援疆干部、昌吉州荣誉市民。
曾是平潭的“忙助理”
“援疆工作时间短,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施展我的想法就结束了,于是我抓住机会来支援平潭了。”林湫就这样到了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
2012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林湫被任命为管委会主任助理。
“雨一直下,路还能走吗?”林湫看着连绵小雨担心地问一旁的同事林文河。在建的金井湾片区6号码头明天又将迎来一批省外同行考察,由泥土堆砌而成的道路是否影响考察行程?虽然已经是晚上7点了,林湫决定再走一趟看个放心。
林湫开着私家车和林文河一路直奔6号码头。路面在货车的碾压下东一个坑西一个坑,在雨水的冲刷下泥泞不堪。小车和路面摩擦发出“咔咔”的响声,一不注意陷入深坑打滑走不了。两人只好下车找来石头垫在坑里,抬起车屁股向前推,车轮终于出来了,两人成了泥人。
“码头路不畅通了,必须重新确定一个新考察点。”林湫两人顾不上一身湿漉漉的,重新到另外一个地方踩点,确保考察团能顺利参观学习。直到凌晨一点左右,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宿舍,身上的泥巴早已结成了硬块。林湫匆忙洗漱稍作休息,又得早起迎接考察团的到来。
平潭刚刚起步,许多基础设施在建,有许多国家部委、省市领导以及省内外同行前来考察调研。林湫有时一天得对接好几拨客人,带领大家参观完西北边的石牌洋景区,又得驱车到东北角的仙人景区,还要到西南边的坛南湾景区,之后,又得陪着客人渡轮到塘屿岛、东甲岛考察,一天到晚在路上奔波不停。
在平潭有许多在建旅游岛屿,石牌洋是其中一个。为了策划好旅游开发,林湫得渡船到石牌洋调研。他站上摇摇晃晃的小船,听着哗啦啦的水声,开始呕吐,晕船了。
他吐完后,又和船稍聊起了天,“这里的气候如何?”“这里的浪什么时候大?”。他走进景区的农家乐,问起了主人,“这里什么时候人多?”“来这里的人群有哪些?”。初到平潭三个月时间,林湫或走路或开车或渡轮,考察了十二个乡镇,十一个小岛,记了几本厚厚的笔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林湫站位高。”一起到平潭支援的原办公室副主任徐进是这样评价林湫的。三年时间,在林湫的推动下,平潭的电子政务平台从无到有,并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在福建全省率先党政一体化系统办公,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商事登记综合审批平台的建立,全国首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从这里发出;平潭早期的旅游规划方案越来越完善……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挂职期间,林湫连续三个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
来自福建的“康巴汉子”
2016年7月,林湫又加入了福建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一入藏,林湫入乡随俗,学习藏语,高唱藏歌,吃生牛肉,喝酥油茶。“没想到,林湫局长像我们西藏康巴人一样热情、豪爽。”昌都市旅游局促进科科长洛松曲珍说。为了能更好地推介康巴文化和昌都旅游,林湫自己掏钱购买了藏服,每每在“康巴风情穿越之旅”等重大的节日或活动中穿藏服,他解释说:“藏服是西藏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有责任宣传它。”
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是昌都的名片,在持续一周的活动期间,大小项目共有十几项,但准备时间只有半个月。初到昌都,高原反应的困扰还没消减,林湫就已经投入工作,全程参与了旅游活动策划、筹备、组织、实施。
“林湫局长每次都把自己置身于活动中,把整个流程像慢放电影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步骤和细节,不断地指导我们制定方案和修改方案。”罗珠次仁说。
在子项目“无障碍体验旅游推介会”前一天晚上,林湫修改完昌都市领导的发言稿、开幕式主持词后,已经是凌晨两点钟,他小憩片刻又起来,发现鼻子流“水”了,以为是感冒,一看才知是流鼻血了,匆匆止了血,赶到现场忙着最后的准备。
负责现场后勤指挥的罗珠次仁同样加班到凌晨,但是一觉睡过了头,到了现场,活动已经开始了一个多小时,“我当时害怕活动被我搞砸了,只等着林湫局长来收拾。”罗珠次仁惶恐地站在会场门口不敢进去。不一会儿,林湫走了出来,笑着对罗珠次仁说:“太累,睡过头了吧!我都帮你做了,活动一切顺利。”每当罗珠次仁想起这件事是既愧疚又感动。
“林湫局长做事认真。”西部志愿者宋承丽说。昌都幅员辽阔,近11万平方公里,分布着11个县(区),景区分散,地远路陡。其中江达县波罗峡谷是一个较偏远的地方,小车无法到达。许多人走了一半就不走了,林湫执意要走完全程,“我是搞旅游的都没走完全程,如何做旅游?”在近四个小时的跋山涉水中,他详细地考察峡谷资源,得出了可以做特殊式旅游的结论,为江达县挖掘特色、打造旅游产品做了前期准备。
在进藏工作三个月时间里,林湫不畏高原山区道路艰险,先后11次深入各县(区)旅游点,了解和掌握了昌都市所辖的主要旅游资源,也一直在思考着昌都旅游下一步的发展之路。
康巴汉子也有想家的时候。林湫每当半夜醒来,想念千里之外的妻子、读九年级的儿子,那种孤寂、那种亏欠不免油然而生。
太阳徐徐升起,林湫收起了思念,又开始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