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4 07:0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曲地区比如县擦隆村65岁的党支部书记索南加措就是这样一位在当地广受好评的人。
十年前,擦隆村还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的村庄。自2005年,索南加措上任以来,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每年的收入节节攀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容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理思路 想办法
“村里的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很低,导致的结果是‘等靠要’、信心缺失、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索南加措深知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他告诉记者,有的贫困群众守着低保过日子,拒绝项目扶持、拒绝劳动;有的不以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为耻,反而对别人出外打工,下力气干活挣钱养家糊口说三道四……能人匮乏、技能缺乏,有的群众有强烈脱贫愿望然而苦于无门路。
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让索南加措和村“两委”成员吃了一颗定心丸,经过研究,他们确立了在擦隆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方案。“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村‘两委’为成员的扶贫工作小队,负责帮助贫困户脱贫、制订帮扶方案等。”索南加措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还明确了扶贫资金、项目、责任、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几年下来,扶贫工作小队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倾其所能,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不但推动了问题的尽快解决,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强党建 抓支部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能否落实到位、不走样,贫困群众能否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不强。
自上任以来,索南加措始终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配强村级班子成员,注重把一些有思想、有思路、敢干事、会干事的年轻干部选入村“两委”班子,注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创业能手中选拔村干部。
“增强贫困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信心特别重要。”多年来,索南加措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有计划地安排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到拉萨、日喀则等地学习取经,并要求所有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在学习后,都要结合村里的实际,提出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想法,然后再汇总起来,由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一同协商。几年下来,这种聚民心、集民智的思路就有60多条,村“两委”班子富民强村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找出路 齐致富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和论证,我们村‘两委’一班人最终确立了擦隆村先从特色产业出发,合理利用资源,让贫困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走这样一条路,对于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支书实属不易,这是他的心血和为民情怀的凝集。
从2005年至今,根据村子的地理位置,索南加措带领村里4名党员通过向政府申请扶贫资金12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砂石厂、建立经济合作组织,让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000余元。近年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不断向农牧区延伸,2013年,索南加措通过向银行贷款、争取政府扶持资金、向51户群众集资等形式,最终筹得100多万元成立了菜油加工合作组织。“仅2013年8月,合作组织共生产菜籽油2.4万斤(3000桶),销售1000多桶,收入11万余元。”索南加措告诉记者,按照总收入的20%分给受益户,户均增收431元。
如今,擦隆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都是索南加措的功劳,可一旁的索南加措却十分谦虚地说:“这些都是因为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好头,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为了村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认真对待,去开创性地完成。咱们只要紧跟党和政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