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07:28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当时,如果没有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提起驻村工作队,那曲地区嘉黎县绒多乡江多村村委会副主任次仁久美充满感激之情。
去年,次仁久美突发重病,家里没有钱治疗。迫于无奈,家人打算卖掉仅剩的20多头牦牛救急。驻江多村工作队队长平措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在全乡范围组织捐款。通过在全乡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以及周边商户、学校、拉康等募捐,短短两天就筹集到爱心善款30546.6元。“太感谢他们了。如果把牛卖了,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了。”次仁久美说。
自去年11月进驻以来,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每月将所驻村农牧户走访一遍,下田间、进牧场,察民情、听民意,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据统计,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全年共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送信息和送服务活动2.1万次,实施了一大批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电视等项目,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8万件,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用干部真心换取民心
“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还有机会在村里学习文化。”那曲地区安多县扎仁镇拉姆措村48岁的村民西多一边在纸上抄写在“夜校”里学到的汉字,一边说。
“夜校”是驻拉姆措村工作队为村民们开办的,为的就是教村民们学文化。目前已经开设了汉语拼音、藏文字母、数学等基础文化课。除了文化课,“老师”们还会为村民们讲授党的惠民政策,开展技术培训。
广大驻村干部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为立身之本,急民之所急、思民之所忧,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以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看见驻村干部的真心实意,以真心换取民心,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日喀则市驻南木林县奴玛乡卡仓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真心实意帮助群众,热心服务群众,赢得了当地群众和村“两委”的好评。卡仓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罗布说:“工作队为我们村修路、修水渠、修水塘,千方百计地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村所有的群众都很感激他们,他们真的比亲人还要亲”。
自治区卫计委驻边坝县草卡镇丹达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免费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为丹达村及附近村庄399名患者诊断治疗、免费向群众发放价值2万余元的藏药和西药的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了村医业务水平。
驻村工作“干群众所需”
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娘龙村地理位置偏僻,老百姓吃蔬菜必须到几公里外的镇上购买。为了切实解决老百姓吃菜难的问题,西藏农牧学院驻羌纳乡娘龙村工作队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联系学院为村民们免费发放大棚蔬菜苗和瓜果苗。
“工作队不仅发给我们蔬菜瓜果苗,还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以后我们吃菜再也不难了。”村民旺姆高兴地说。
自治区第五批驻村(居)工作队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头等大事,解民忧、解民愁,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林芝市米林县各驻村工作队制作了“干群连心卡”,分发给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做到群众思想认识、生活困难、增收致富难题等“六必记”,实现了驻村工作由“干自己所想”向“干群众所需”转变。
那曲地区工信局驻巴青县巴青乡6村、8村工作队为解决两村137户679名群众和3046头(匹)牲畜的饮水问题,多次与自治区妇联主动衔接,争取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大地之爱·母亲水窖”慈善公益项目,投资61万元,打水井8口,有效改善了6村、8村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广大牧民群众的一致赞扬。
扭住民族团结“生命线”
地处藏北草原深处的双湖县雅曲乡4村,海拔5200米,一年四季风霜雨雪,高寒缺氧。由于严重的高原反应,来自建设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经常嘴唇发紫、头疼欲裂。但在驻村期间,他们尽力帮助当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申报73公里公路改扩建项目,出资30万元修建粮食、燃料储备仓库,为42户牧民发放太阳能蓄电板;牧区降雪发生灾情,他们车拉、人背,把燃料、食品送到群众手中……
西藏的所有工作都离不开民族团结,驻村工作也不例外。一年来,广大驻村干部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驻村工作的生命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藏汉”双语学习教育,各民族在互帮互学中建立深厚友谊,形成了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局面。
阿里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加央次仁,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绳不拧紧容易断,人不团结做事难”。他驻村期间,了解到羌麦一组村民布古入经营铁皮加工,正为缺少资金购买打铁工具而发愁,加央次仁及时帮助他解决了1000元的设备购置款。与此同时,加央次仁还与队员们一道,深入辖区寺庙、寺管会、民警执勤点开展慰问活动,发放粮食、砖茶、现金1500元;深入羌麦一组特困户土巴家了解情况,送去了1000元的慰问金和价值500元的粮食,并争取了国家法律援助资金10000元……
那曲地区安多县按照“五湖四海”的原则,坚持“四个搭配、四个一批”“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推进班子结构改善,完成了乡镇领导班子的合理搭配,在全县13个乡镇领导班子和74个驻村工作队按合理比例搭配藏、汉族干部。在驻村工作中培养出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激发了当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