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宿县以“五达标”为着力点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2016-11-07 17:05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在实施“五达标”工程中,八宿县强基办以提升综合文化素质为基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保一方和谐稳定为关键,以促一方发展为重点,以带领群众致富为根本,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服务型村(居)干部队伍。
围绕思想政治达标,心在农家跟党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在提高村(居)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狠下功夫。一是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四项教育活动”(“一坚定三忠于”、“一管四联三结”、“双模双建”、“三热爱三创建”),切实解决村(居)干部中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良问题。二是扎实做好反分裂教育。深入开展“四个揭批”夯实“三个基础”教育活动和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进一步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模糊,精神阵地被十四世达赖集团干扰侵袭,思想领域被不法分子愚弄羁绊和随意蒙蔽的问题,营造保稳定、谋发展、思富裕的良好氛围,夯实农牧区发展稳定的思想基础。截止目前,八宿县共有2名党员被列为不合格党员处理对象。
围绕文化素质达标,学在农家长智慧。各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帮教、督促与协作的作用,以开展“万名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为契机,采取集中培训、开办夜校、周末课堂、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以藏语文、汉语文、基础数学和统计财会基础知识等为重点,组织村(居)干部学习《藏汉双语基本知识读本》《基础数学和统计财会基本知识读本》《常用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和《村(居)干部工作手册》及《昌都市基层干部“双语”读本》等教材。同时对村(居)干部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针对期末考试不及格者,一律进行撤换,及格者由县教育局发放“文化素质提升达标结业证”,有效提升了村(居)干部政治理论和政策法律水平以及驾驭全局工作能力,逐步改善了村(居)干部普遍存在的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缺乏等现象。据统计,八宿县开办夜校班110个,受教育人数1500余人。
围绕脱贫工作达标,富在农家增收入。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突出的任务。一是思想清。从思想重视、责任担当和不脱贫不罢休的勇气入手,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理清思路、强化责任,摸穷底、找穷因、寻穷源、拔穷根、治穷病,做到“户有卡、村(居)有册”。二是措施实。全面科学制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健全工作台账,认真落实“七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三是效果好。严格遵守精准扶贫考核、约束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操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落实得当,就业创业指导宣传到位,农牧民群众就业充分,收入明显提升,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52户1537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精准脱贫产业扶持项目32个;生态补偿扶持1817户7214人;发展教育扶持1431户5458人;社会保障兜底1194户3117人。
围绕社会稳定达标,安在农家促和谐。一是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坚持把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围绕每个家庭成员、邻里之间关系、历史遗留问题、村(居)民之间用水和地界等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以及本村(居)与邻村(居)之间因草场资源引发矛盾的问题,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经常性地开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以创建“平安村(居)”为载体,发挥好“双联户”户长在联户增收和联户保平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健全“乡规民约”来规范村(居)民的言行,通过建立护村队来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从而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会安定的良好治安环境。
围绕生态环境达标,美在农家改环境。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基础设施到位。积极推进农牧区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牧区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做好农牧区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工作。二是环保力量到位。以村级组织为主体,积极调动和发挥农牧区基层配套组织、农牧民党员作用,建立健全环保检查员、环境监督员等制度,不断加强农牧区环境监管能力。三是舆论引导到位。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转陋俗、讲文明、树新风。截至目前,八宿县落实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拖拉机104辆、垃圾池98个、垃圾桶1872个;安排环保监督员40名、乡镇保洁员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