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将于近期召开,这是全区上下的一件大事、喜事、要事。为广泛宣传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当前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精神风貌,为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从今日起开设“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专栏,敬请关注。
砥砺奋进稳步前行
——近五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郝鹏举
五度春秋,岁月峥嵘;五载风雨,沧桑巨变。
五年来,昌都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78万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勇拼搏,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切实走出了一条符合昌都的发展路子,谱写了昌都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无不表明过去的五年,是昌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脱贫攻坚力度大、城乡面貌变化快、人民群众得实惠多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完成了城市中心区改造;实现了撤地设市;建立了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
截止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2.02亿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完成10.2亿元,年均增长26.6%;税收收入完成12亿元,年均增长5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年均增长2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74元,年均增长11.9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特色产业彰显活力
昌都的跨越发展,离不开特色优势产业的强力支撑。
作为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藏东有色金属储备基地和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市委、市政府充分了解市情、掌握市情,提出“强工兴市、带动两翼、东西发展、创建基地、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昌都发展战略,推动一大批重大特色优势项目相继落地,觉巴电站、果多电站先后投入运营,苏洼龙电站正在抓紧施工;川藏联网工程实现并网发电;市新区的建立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
在特色农牧业发展方面,昌都提出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发展思路,围绕“五大养殖基地”“七大种植基地”产业布局,依托高原生态特色农畜产品,重点发展培育种植、畜牧、旅游服务、农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资源开发、商贸流通等,加大对农畜产品细、深、精加工投入力度,做大、做强、做优、做特、做好特色农牧产业。
芒康葡萄酒系列产品、八宿荞麦酒系列产品、洛隆糌粑系列产品、类乌齐牦牛肉、阿旺绵羊选育……一个个特色农牧产业逐步形成规模。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发展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带着这样的情怀,昌都市委把发展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狠抓发展环境优化整治工作,改变以往项目落地难、成本高的窘境。
在市区,深入推进旧城改造,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批道路、桥梁、广场和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及供排水管网改建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区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升,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在农牧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有吃、有住、有钱花。截止今年10月底,全市所有乡镇实现公路通达,自来水、电力已走进千家万户,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等基本实现覆盖,一个个贫困村的美丽嬗变,折射出全市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
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昔日光秃秃的荒山秃岭,如今大部分都是郁郁葱葱一片绿,城乡绿化有条不紊推进……城市规划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城市环境的优化,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
民生答卷暖意融融
关注民生,改善民利,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民心所向。
五年来,昌都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件件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交出了一份暖意融融的民生答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按照“抓两头、保中间”,不断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入学率逐年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更加完善,实现了从幼儿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2015年,全市学前在园幼儿11981人,入园率50.55%;全市小学在校生64488人,小学入学率96.24%;初中在校生18124人,初中入学率71.97%;普通高中在校生10439人,高中入学率39.56%。
社保网络更密实。2015年,全市落实孤儿基本生活费1506.96万元;11县(区)五保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已全面运行,集中供养人数3314人,供养率已达100%;落实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259.84万元,受益群众5136人。全面落实“双集中”政策,只是巨大社保网络的一隅。一件件惠民的实事,一组组闪光的数字,见证着我市民政为民的足迹。
卫生惠民,硬件是基础。深入推进市人民医院、市藏医院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县乡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积极实行新农合报销政策、大病保险改革等政策,全市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便民。
五年来,昌都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实现快速、有序、全面发展。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正从有饭吃、有学上、有房子住的基本需求层面,向读书有“三包”、养老不用愁、看病能报销、困难有人帮全面升级。
拼搏奋进的五年,记载了昌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阔步前进的发展历程;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全市干部群众信心百倍,携手共进,奋力谱写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