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中国铝业公司胡志军:援藏,生命中的华丽乐章

2016-08-08 10:1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013年8月,中国铝业公司第五批援藏干部胡志军带着一点担忧,来到有着许多美丽传说、古老而又神奇的藏东高原——昌都。

 

“三年援藏,我能干什么?干成什么?走的时候又能留下什么?”

 

为此,进藏之前,胡志军从各种渠道收集了解关于昌都的信息,看了许多有关西藏历史、宗教、民俗的书籍。

 

进藏后,胡志军任昌都市委副秘书长、察雅县委副书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把每周的时间分成三部分:三天下乡,进村入户;两天在县城或昌都市研讨工作;两天对工作进行总结和休息。同时,将援藏工作思路定位为:深入基层,坚持“两个倾斜”原则,发挥中铝优势,不断增强察雅县自我发展能力。

 

“不能浮在面上,要深入下去”,胡志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山路崎岖、山高谷深,下乡进村的道路极不好走,但胡志军在一个月内跑遍了察雅县的13个乡镇。

 

察雅县新卡乡是胡志军的联系点,乡里道路交通条件很差,乡里有两个行政村海拔超过4000米,真正应了“山高、谷深、坡陡、弯多”这句话。

 

春天,胡志军进村督导春耕春播;夏天,深入虫草采集点驻点蹲守;秋天,走进田地与群众共享丰收的喜悦;冬天,他常常走进农家嘘寒问暖,闲话家常。

 

针对新卡乡的实际困难,胡志军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瓦江村不通电,就从援藏资金中挤出6万元,为他们重新架设了电线;乃帕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胡志军与当地有关部门实地调研后,结合乃帕村实际,提出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发展经济的规划意见;新卡村海拔高,土地产出少,他积极协调为群众联系务工岗位,并提供技能培训机会。

 

“我下乡侧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如何帮助群众致富。”胡志军如是说。

 

宗沙乡平均海拔4100米,距县城125公里,是全县离县城最远、道路最崎岖艰险、最贫困的乡镇之一。

 

一番深入调研后,胡志军决定为宗沙乡做点实事,联系投入援藏资金550万元,造福农牧民群众。

 

拉松村、察姆村3座水泥桥项目,改善了5000多位农牧民的出行难题;2处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乡政府、乡小学及附近村落的饮水问题;拉松村完小餐厅项目,解决了130多名教职工及学生用餐困难。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竣工,当地群众一见到他这位援藏书记,都真诚地说:“拉索、拉索(藏语,“好人好人”的意思)”。

 

在如何实现富民兴藏上,胡志军从产业带动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着手。

 

矿产资源和特色种植是察雅县的两大优势,在企业的支持下,胡志军把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列入援藏工作,并引入援藏资金继续建设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让更多群众吃上了“水果饭”。

 

人才培养方面,自2013年8月以来,胡志军共组织五批当地干部到内地考察学习,累计培训干部113名。

 

在走村入户中,胡志军主动与一户人口多、生产资料少、劳动力少的家庭和一名独居聋哑老人结成“亲戚”。每个月,胡志军都会抽出时间到“亲戚”家串串门、拉拉家常,送去一些慰问金和基本生活物资。

 

不仅如此,胡志军对其他困难群众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群众看病住院,他积极帮助联系医院,协调床位,购买营养品;有群众需要办事,他出面帮助协调,避免走弯路、绕远路;有群众愿意尝试新型农业种植或牧业养殖,他全力支持鼓励,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减轻他们的负担……

 

“正是深入基层,融入群众,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找到了人生的闪光点,也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三年时间转瞬即过,胡志军这样自我总结道。

 

责任编辑:王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