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朗通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驻朗通村工作队(市委宣传部派驻)紧扣驻村工作七项任务和市委“一精准四重点”,以“兴一方经济、安一方百姓、稳一方社会”为总目标,以热心、爱心、用心,以担当、责任、用情,以“七个一”工作法,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深入推动强基惠民工作。
制定一份工作计划。驻村以来,工作队深入5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村,走村入户,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村“两委”班子意见的基础上,从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完善规章制度、抓好产业发展、拓宽致富门路、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制定了驻村工作计划。利用朗通村土地资源优势,做好做足土地文章;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郊种植业,解决村单一种植结构问题;争取项目,建立油菜种植基地,促进群众增收;抓易地搬迁暨新农村建设,创办村集体经济,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带动贫困户就业,确保群众产业脱贫;充分调研,申报增收项目,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带好一支班子队伍。一个好班子能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就能带领群众走出共同富裕之路。工作队始终把“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提高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基层组织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建章立制,加强教育,凝心聚力,逐步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断健全完善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驻村以来,村党员政治思想素质有明显提升,支部班子能力建设有显著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呈现新局面,基层干部精神面貌有新变化。
健全一套工作机制。为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效贯彻执行,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工作队在充分调查基础上,结合实际,完善并建立了《2016年党建工作计划》、《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计划》、《2016年党员培训计划》等8项计划,健全了《村党支部学习制度》、《村党支部考核制度》、《党建扶贫工作制度》、《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制度》等15项制度,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和谐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
理清一条发展思路。通过充分调研,并多次与村“两委”座谈,工作队深入分析了朗通村发展的优劣势,为开展好强基惠民工作创新了思路。工作队立足村情实际,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村民自主创业等发展规划,重点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入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队积极与县农牧部门联系,并在农牧部门大力支持下,2016年在村建立了300亩的油菜基地和200亩的豌豆试验田。金灿灿的油菜成为317国道沿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抓好一个精准扶贫。工作队克服村户数多、居住分散、线长、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等重重困难,结合村情,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在识别上,确保对象精准。坚持“三查、四看”识别法,确保贫困对象甄别精准。通过查情况、查底数、查穷因,看房子、看牲畜存栏数、看有无劳动能力、看经济收入,抓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完成了建立一村一簿、一户一卡工作。二是在掌握准确上,确保分析原因精准。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村民民主评议,精确了解了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致贫原因。三是在扶贫项目决策上,确保2016年产业项目扶贫精准。2016年村确定15户进行产业项目脱贫,6户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脱贫。
用好一笔惠民经费。工作队用好用足每一笔惠民经费。利用1万余元的惠民经费组织农牧民群众欢度藏历新年、隆重庆祝“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全村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双联户户长、困难家庭村干部人员中明确了55名慰问人员名单,从“为民办实事”经费中拿出20000万余元资金购买大米、清油、大茶、酥油等生活物资,开展了“三大节日”慰问活动。将12万惠民资金全部投入村扶贫砖厂,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转变群众思想,利用市委宣传部下拨的10万元帮扶款启动村教育基金,资助品学兼优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工作队始终加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严肃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摆正位置,端正态度,以“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区党委和市委关于强基惠民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县委和乡党委的工作安排,严守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以“打造靓丽新朗通,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作为出发点,结合丁青县开展“厚德丁青·涵养琼布”行动,在全村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把朗通村的新面貌、新环境、新风尚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