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援藏干部>

丹心热血洒三江 —记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丁青县委常务副书记胡学春

2016-05-19 21:00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2013年8月,作为天津市第七批援藏干部,胡学春带着海河人民的深情厚爱,踏上了昌都这片陌生而又神奇的土地,开始了漫长而又短暂的援藏生涯。三年来,他围绕“整合资源,民生优先,教育支撑,产业带动,夯实基础,依靠当地”的工作思路,带领丁青县援藏干部,以时不我待,锐意进取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丁青的改革发展稳定中,把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和热血奉献给康巴人民,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辉煌业绩。

到丁青后,胡学春为尽快进入角色、掌握第一手资料,克服高原反应、道路险峻、路途遥远等困难,足迹踏遍了丁青县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走访调研了县辖的13个乡(镇),65个村(居),深入农牧民家中了解生活状况,嘘寒问暖,很短时间内就全面掌握了县情。为了让援建项目尽快落地,他白天跑项目奔波劳碌,夜里为制定规划伏案疾书。

长时间的生活不规律和过度劳累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不得不靠大量药物维持,但他无怨无悔,毫不动摇,继续履行着神圣职责。胡学春多次召集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援建项目情况进行梳理和部署,严格质量标准、严格施工纪律,确保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工程安全,努力争创丁青县标准示范工程和天津援藏项目精品工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血浇开幸福花”。三年来,对口援建的8个项目已全部落地,共投入援藏资金3987万元。其中,投资340万元修建了布塔乡江汝桥、丁青镇丁青卡桥、当堆乡伊塔西桥三座桥梁;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协雄乡中心小学办公楼及塑胶运动场;投资300万元的虫草交易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已开业;投资1200万元、并通过多次申请自治区卫生厅而撬动国家投入资金830万元的丁青县藏医院投入使用;投资1100万元补助368户群众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协调了一家慈善企业——天津华北集团社会投资400万元援建丁青华北集团学前教育中心,填补了丁青县学前教育的空白。

胡学春积极协调援藏计划外资金,用于解决困扰多年且无力解决的问题。当了解到多数机关干部上下班交通不便的问题,斥资60多万元购买了考斯特客车用作机关班车;当了解到公安干警出警、巡逻机动性差的问题,斥资80万元添置了9辆警用车辆,大大提高了机动能力;当了解到协雄乡机关没有暖气,干部无法正常办公的问题,协调供热部门,并出资8万元接通了暖气……

“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一切皆零”。胡学春曾多次到基层一线实地蹲点指导两个多月,将“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主动请缨、组成专班、实地整改、全面落实,采取“三问、三查、三帮、四教育、一培训”和“四个并重”的工作创新模式,妥善解决了各类事件,同时将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在全县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大力推广,得到了昌都市委、丁青县委的高度认可,更赢得了广大农牧区群众的一致赞扬。

2014年7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极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煽动、蛊惑不明真相的村民借机闹事,事态曾一度失控。县委立即研究决定派胡学春为工作组组长进驻该乡。他带领工作组多次入户走访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同时采取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治安管控,打击重点人员,整顿基层党组织等多项科学严谨,依法治理的措施,使该村的混乱秩序迅速得以控制,工程项目进展顺利,社会局面焕然一新。

胡学春深刻意识到丁青的干部要想开拓意识、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必须要加强与内地的沟通交流。三年来,他积极组织县党政代表团赴天津开展“津、丁”两地交流,先后深入北辰区双街现代农业示范园、光明梦得乳品集团、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赵虎庄村、松江生态示范园等地,对北辰区、南开区、津南区等进行学习考察,与天津市招商网、天津市福建莆田商会建立合作关系,促成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与丁青县人民法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

同时,北辰区人民政府单独安排200万元资金援助丁青,北辰区连续三年每年接纳10至15名优秀教师到天津北辰区培训,并安排医生、法院干警赴丁青进行短期专业指导培训。积极引进人才,全力推动人才短期援藏战略,在农牧、卫生、教育、文化、法院、住建、水利等单位开展技术援藏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机关干部服务理念淡化的问题,胡学春审核把关、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四四三一”作风建设、公务员绩效考核奖惩和“大排查、促整顿、强规范、深改革”等转作风、树形象活动。积极参加县委开展的“三严三实”主题教育,落实“书记”上党课要求,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摆上重要议程,逐项梳理、逐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