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新闻>

构建藏东“绿色防火墙”

2016-05-03 11:41 来源:今日昌都 点击:0

构建藏东“绿色防火墙”
 
——武警昌都森林支队昌都中队全面建设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刘伟 李亮 记者郝鹏举
 
 

   这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部队,参加抢险救灾12次,扑救森林火灾39起,林政执勤48次,防火宣传35次,参与 “8.12”抗震救灾,曾先后担负8个重要民生目标的守卫守护、武装巡逻、机动备勤等重大勤务……

   这是一支作风优良、荣誉无数的部队,先后7次被武警森林指挥部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获总队以上荣誉奖励40余项,地方党委政府以上荣誉奖项10余项,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三等功3次……
 这是一支英雄辈出、为民解忧的部队,诞生了最美协警凡开垒, “好支书”罗代祥等典型代表,指导员李亮被评为森林部队第三届“绿色卫士” ……

   这支部队就是武警昌都森林支队昌都中队。自2002年组建以来,他们牢记使命,以部队正规化建设为目标,以服务人民、维护生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他们坚持向党看齐、忠诚纯洁,坚持稳中求进、固强补弱,坚持联系群众、厚实底蕴;他们把心志弥坚的攻坚精神播撒到雪域高原,把强军兴军的铮铮誓言践行到三江源头,在林场、火场和各个战场,他们用手中的武器枪扛起了军人神圣的担当与职责,在红色与绿色的生命交响中,他们拨动着最热烈的旋律、唱响着最气壮山河的赞歌,他们用一次次超越生命极限的行动筑牢了一道藏东 “绿色防火墙”。

 
 雪域高原筑党魂
 
   “请问强军目标是什么”?
   “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回答正确”。这是中队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画面。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确保部队始终忠诚于党、服务人民、永不变质,中队每年召开上百次支部会,有半数以上涉及党团员教育管理和官兵学习教育。中队每次受领重大任务,都要召开支部会议研究部署,任务执行到哪里,就把组织作用延伸到哪里;每当阶段性工作结束,都要对组织建设和党员、团员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小结讲评。
   一走进昌都中队大门,就能看到“忠诚”“军魂”“精武”“砺剑”等几块文化石,灯箱、橱窗、板报、小路上都是宣传标语,处处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每当新兵下队、老兵退伍之机,中队都要组织官兵到中队荣誉室重温建队历史、宣读队魂队训,用厚重的历史底蕴、先进的典型人物、光荣的优良传统引领官兵当好红色基因传承人。
   中队党支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印成口袋书,让大家随身携带,随时诵记,编写反腐蚀格言警句、小故事发到班排,供大家随时阅读。一本本口袋书、一篇篇故事集、一个个小节目、一页页会议记录……清晰记载着中队官兵学习的历程,官兵们甚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写成快板故事讲、编成节目演,让官兵带着兴趣学。战士白青龙说:“以往觉得学习理论很枯燥,快板分队将理论编成串词通俗易懂,大家都爱学,而且很容易记住。”
   每逢清明、七一、八一等节日,中队都组织官兵祭扫烈士陵园重温入党、入团誓词,邀请18军老战士讲传统固底蕴,在潜移默化中固化爱党基础。
中队党员模范作用时时处处体现,各项工作中都有党员“示范岗”和团员“先锋岗”,每当紧要关头,党员干部都会主动请缨,每在危险关头,党员总能冲在前面,为官兵带了好头。指导员李亮说:“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在“四反”前沿阵地上不迷航,才能确保对党绝对忠诚。”
                                 

      苦练本领谋打赢

 

   在中队,没有一个体重超标的官兵,没有一个体能不达标的个人,干部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做俯卧撑、器械体操,战士多少个,干部就做多少个;5公里、400米障碍,战士跑几趟,干部同样跑几趟。

   在武警森林总队组织的第二届建制中队比武中,昌都中队取得集体、个人“双第一”的好成绩。指导员李亮个人荣立三等功三次,连续3年被武警森林指挥部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被表彰为森林部队第三届“绿色卫士”。
   执勤有硬功,训练有方法。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中队官兵都坚持训练不松懈,苦练过硬本领,时刻为打赢做着一切准备。
   训练中,官兵们自觉结成帮扶对子,强弱搭配帮着练,跑不动时拉一把、训练间隙教两招,从一点一滴中提高了中队整体战斗力; 2015年开始,中队建立起了“军事训练龙虎榜,”对每名创下记录的官兵张榜表扬;每当官兵有怕苦厌训情绪,训练考核成绩不理想时,中队都会组织大家到荣誉室“思过”,以此激发官兵刻苦训练的动力。建队14年以来,昌都中队年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作风优良写新篇
 
   历史的脚步最清晰,艰苦奋斗的传统从昌都中队组建之期就在官兵心中扎下了根。
   第一批进驻的官兵沿着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99道天路历经15天艰难开进至昌都,住的是老建行的房子,睡的不足10平方米的地铺,吃的是大白菜炖土豆。官兵就在这里训练、工作、生活,直至营房修建完毕。
   在中队,战士们都会唱这么一首歌谣:“冬来冰河十尺厚,井水不出衣服油,踏破铁鞋寻水源,砸冰取水洗衣山……”这描述的就是营区前面的“洗衣山”。中队组建初期,由于供水系统落后,进入冬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洗衣服只能用淘米水,长期下来,官兵衣服能挤出油。经过官兵长期寻觅,才发现冬季结冰少的“洗衣山”,终于解了官兵燃眉之急。从此,这里就成了中队洗衣服的据点,一洗就是5年,没有一人叫苦。

   2012年以前,中队水源是依托驻地的泛黄的滚滚河水沙石遍布的昂曲河。由于当时没有任何净化设施,官兵们商议在营区后院打一口井,打到20米深时,石头成堆再无法进行下去,虽然经过水井的沉淀,但始终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官兵每天就是喝着这样黄水,一喝就是10年。直到近两年中队引进净化水系统,这一问题才得到根本解决。

   建队之初,营房前面是一块泥洼地,改造工程量大、经费紧缺,怎么办?在中队党支部带领下,官兵战风沙、斗严寒,挖土方、拉草皮,历时3个月,一锹一锹、一车一车回填土方2500余方,平整场地1000平方米,为营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老建行”“洗衣山”“吃苦井”既是中队艰苦创业的见证,又是官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教育基地。
   如今,中队院内满目苍翠,种植着20余个品种的绿色蔬菜,建成了以孔雀、七彩山鸡、藏鸡、藏香猪为主的特色养殖示范点,丰富了官兵的菜盘子,搞活了中队的菜篮子。
    一代代官兵接力传承,将艰苦创业的精神延续至今, 14年来,在中队党支部团结带领下,培养出一批批艰苦创业标兵,先后涌现王江、万成超等“十大艰苦创业标兵”。
 

         呵护那一瞥动人翠绿

 
   又是一年春来到,卡若区、类乌齐县等重点林区处处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我们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安之若素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山水有深意,它绵绵不绝的滋养来自于人们持之以恒的呵护,在青山皑皑的背后,凝聚着昌都中队广大官兵的辛劳和汗水。
   武警昌都森林支队昌都中队的院内,一排排白杨傲然挺立,一颗颗杨柳婀娜多姿,一个“绿色、人文”的营区呈现在世人面前。营区外面占地30亩的“绿色卫士林”正茁壮地生长着,据中队长常博介绍,除了30亩1万余株的“绿色卫士林”,部队每年组织参加各种义务植树活动,平均每年植树在8000株以上,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誉为“造林突击队、绿化生力军”。

   2012年3月,昌都、芒康、江达、贡觉等多地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中队官兵迅速行动,经过44天与火魔生死搏斗,共计扑灭大小火头百余个,转战火场20多个,转移群众300余人,有效保护了昌都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铁胆当大任,森警显雄风,中队官兵以深山密林为伴,以守护一方绿色为己任,以实际行动呵护着藏东大地那一抹抹翠绿。
 
 唱起那一曲生命赞歌
 
   驻守一方,爱撒一方。森林防火、抢险救灾、抢救伤病员、结对贫困户、资助大学生、收割青稞、义务献血……哪里的群众有困难,中队官兵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组建以来,中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家乡”,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用实际行动快乐地谱写着拥政爱民的华彩乐章,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的高度赞誉。

   2013年左贡方向发生的4.9级地震,部队官兵星夜兼程赶赴现场,面对着余震不断的危险,中队官兵用人拉手刨的方式救下了数十名群众。

   2013年3月,中队作战值班室电话急速响起,驻地人民医院血库告急,中队50名官兵踊跃献血一万毫升,此后,中队每年都组织官兵到人民医院义务献血补充血库,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对官兵竖起大拇指。

 
 守护那一方和谐平安
   
   从2008年3月以来,5年时间,中队常年担负着达茵卡大桥、人民医院、粮库和变电站的守卫守护任务,成功排查处理各种险情上多次,出色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在青稞收割季节,中队每年都会组织官兵帮助当地群众义务收割青稞,当地群众甚至讲,“只要有中队官兵在,我们收割青稞就不会发愁。”
   中队与当地俄洛镇孔玛村签订“民族团结和谐村”协议书,先后为村支部配发办公设备、宣传橱窗、餐桌床铺等百余套,价值2万余元,经常性走访慰问结对贫困户,送去大米、白面、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被群众誉为“关心基层、体贴百姓”的人民子弟兵。
   同时,中队建成特色种养殖示范点,帮助农牧民培训种养殖技术50人次,6个家庭正在走向致富路。
   每逢重大节日,战士们自发到福利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谱写军民鱼水情的动人篇章。
 
 献给那一路格桑花开
 
   贫困地区穷就穷在教育落后上,苦就苦在没有文化上。为了使驻地群众早日走出困境,刨掉穷根,中队坚持把发展科教事业当作支援驻地开发建设的“造血”、“强骨”工程来抓,大力帮助驻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中队与农牧二中、俄洛镇中心完小等多所学校建立共建关系,每年新生入学都对孩子进行国防教育、宣讲自然灾害常识,投入15万元援建“春苗图书室”,捐款捐物9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50多人。
   收入微薄,供应3个学生的仁青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户,中队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安排大学生士兵每个周末为他的孩子辅导功课,在他生病期间,中队号召官兵为其捐款上万元,还经常送医送药送衣服送食物,每逢藏历新年,官兵都到家里把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把仁青一家接到中队过节。如今,仁青三个儿子都已考上大学。

   2014年,中队退伍战士凡开垒成了新闻人物。他在四川广元跳水救人的事迹经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最帅协警”。凡开垒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部队服役时,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懂得了责任、担当、荣誉的深刻内涵,到地方工作后,这种责任意识更是在我心中扎根发芽,我也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一点小事罢了,我相信昌都森林中队的每名官兵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挺身而出。”

   凡开垒只是中队退伍官兵的一个缩影,像卡若区俄洛镇孔玛村村支书罗代祥、卡若区公安局沙嘎格派出所的梅富涌、卡若区拉多乡夏日村村支书杨贵冬都是中队退伍兵中的佼佼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近年来,中队先后有2人考取警校,1人提干,7名战士考取士官学校,15人通过函授培训取得大专学历,42人考取了自治区公务员和人民公安。

   一次次风雨无阻的坚守、一幕幕紧张备战的画面,彰显了使命担当、彰显了过硬作风,中队官兵始终牢记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身在苦中不言苦,在藏东高原热土上抛洒热血和汗水,筑牢了藏东大地一道“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