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10世纪的吐蕃扎甲 带你穿越到古代去“看看”

2015-12-10 09:5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News620151209P08375CYU.jpg

藤条盾牌。

News620151209P08377CYU.jpg

保存完好的甲胄。

News620151209P08376CYU.jpg

护心镜展示。

News620151209P08374CYU.jpg

威武神勇的“铜人模特”。

本网讯(记者 韩海兰)在西藏古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举办的首届会员收藏精品展上,展厅门口单独放着的一套铠甲格外引人注目:1.7米左右高的铜人“模特”,头戴头盔,手握长矛,脚下立着一个藤条盾牌,一张弓,一个箭囊,里面有3支保存完整的箭;单肩斜挎一串“护心镜”,身上的铠甲明亮中带着一些锈迹,总体来看威武神勇。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专长古代兵器研究)芥子介绍,这是一套10世纪时期的吐蕃扎甲。

周所周知,吐蕃兵器种类繁多,记者简单查阅就发现,吐蕃兵器中有板斧、宝剑、轮盘、投石索、铁锤、镰刀、横棒、矛、短橛、飞镖、犁铧、弓、水波刃、铁钩等等,可以说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令人眼花缭乱又惊叹不已。也许读者会有疑问:这些艺术化的兵器中,有多少具有实战价值,又有多少是传世之宝?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是当时装备吐蕃军队的兵器呢?

一件扎甲重逾30斤!

指着眼前“铜人模特”身上的铠甲,芥子说:“它就是扎甲。铁片冷锻之后,再用牛皮一一缝合起来。”据了解,这种甲流行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火枪出现。扎甲是西藏军队里重轻骑兵、重步兵必备的一种防护装备。

“它比任何一种甲的防护能力都要强。”芥子介绍,扎甲在当时中原地区也有,但是中原地区的扎甲是用丝绸把铁片串到一起,时间长了之后丝绸会断掉,而今西藏地区保留下来的扎甲是用牛皮来连接,更加牢固耐用。“这套甲特别珍贵,因为很多铁器在流传过程中被回炉做成了别的东西。所以说这套扎甲能保留下来是弥足珍贵的。这套扎甲从完整性到体型,这在国内来说都是非常少见的,因为我们能见到的这种甲的存世量都不到100套。在西藏,有一部分扎甲在寺庙里作为护法神的供奉品来收藏,但是寺庙里不会拿出来,所以我们也看不到。”芥子说。西藏古代文学艺术研究会办首届会的工作人员说,在展出这套扎甲时,他们让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穿在身上体验了一下。“可能是它的分量超出我们常人的想象,工作人员穿在身上直喊太重。据他估计绝对超过30斤。”

资料显示,扎甲是用方形的甲片直接用皮条、绳索串联而成。甲片横向纵向均互相叠压,刀剑难入。扎甲上的缝隙基本与人体平行,即使从伸缩部位的空隙钻入,兵刃也会被上下叠压的甲片压制在一个和人肌体平行的角度,难以对人体造成有效伤害。扎甲在中国主要盛行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1600年期间。顶峰之时是宋、辽、金、西夏的钢铁冷锻重铠。

汉以后铠甲的防御力有很大提升,其铁叶的厚度完全可以抵挡一般刀剑。汉代军事城堡出土的铁制胄甲显示,当时用于战争的士兵扎甲重二十二斤左右,需要用六百五十余片甲片编缀而成。

护心镜护的不是心,是肋骨!

纵观整个“铜人模特”,其实最先引人注意的还是胸口正前方挂的护心镜。所谓护心镜,顾名思义就是护心嘛。芥子却说,这是人们的误解,护心镜实际上是保护人体的肋骨。“肋骨是人体比较脆弱的地方,在战斗中最容易被长矛刺中。”芥子介绍。记者从模特后面看到,原来搭在模特胸前的护心镜其实不止一个。整组护心镜由四个碗口大小的铁片用绳子串联到一起,在战争时期,吐蕃军便把它系在腰间,正好在人身体的前后左右各一块,以防止“脆弱的地方”被刺伤。

不听不知道,听完芥子介绍还真长见识。芥子说:“模特戴的头盔是西藏特有的一种盔,别看它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显眼,但就盔型来说,它可是来源于明代的中流盔。中流盔流传到西藏后做了改进,都是钢铁材质,防护能力很强。”

对于模特手中的藏矛,芥子说是西藏特有的矛。“这种矛是当时吐蕃特有的,中原没有这种兵器。它中间支杆被裹了一圈儿铁丝,可以达到防滑、防护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弹性。整套兵器在西藏近现代史的许多战争中都有使用。”芥子饶有兴趣地说。芥子说该套收藏中的盾是藏南地区的藤编制的,然后再用铁把藤条固定好,防护能力也超强。

跟着芥子的脚步,当我们绕到模特右边时,看到模特紧抓藏矛的右臂上面,有一个能护住整个小臂的东西,时隔几百上千年,上面的红漆颜色依旧鲜艳。芥子拍着邦邦响的模特右臂说:“这个就叫护臂,是用野生牦牛皮做的,用来防敌人的刀剑砍伤手臂。你看这上面的字,就是我们汉文的‘福’和‘寿’字,可以说当时的西藏已经有汉文化的元素。”芥子介绍,这种护臂不仅很硬很结实,而且很厚。记者侧身看了一眼,发现那个护臂足足有两三厘米厚。旁边西藏古代文学艺术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也说道:“野生牦牛皮护臂很结实,不仅普通的刀剑砍不进去,就连火枪都不容易穿透。”

模特脚下放的弓,芥子说叫反曲弓,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弓反曲的张力来发射箭,是清代的制式弓。“反曲弓拉力的标准是60斤,就是说需要60斤的臂力才能拉开它,一般人拉不开哦。”

芥子说整套盔甲、弓箭、矛盾收藏价在几十万元。“这是我们一个资深会员收藏的,他对于西藏的古代文物有很深的理解,所以才有气魄去收藏这样一套装备。作为千年前的扎甲,虽然上面有少量的浮锈,但是一擦就没有了。所以说做扎甲的铁的含磷量很高。而对于它的制作技艺,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就像是一个谜,需要细细考究!”芥子指着扎甲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