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7 13:58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一根5米长的吸氧管,一端直接插在他的鼻孔里,管子从耳朵绕到脑后,穿入手术衣,在腰部以下从手术衣里穿出来,连上呼吸机的给氧接口……通过这根长长的吸 氧管,他和病人呼吸着从同一个麻醉机里送出的氧气,不同的是病人在麻醉师的监护下安睡着,而他却快速而精准地给病人做着手术。
这就是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的张伟。日喀则当地的医生看到张伟这样的手术装备,笑称他为“拖辫子的手术人”。
当被问及怎么会使用这样的方法时,张伟告诉我们,作为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今年9月初医疗队刚到西藏不久,他就接诊了一位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脱位 的严重病例,为了不让病人冒着极大的危险转送内地医院,他主刀为这位病人进行了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这一日喀则尚未开展的新手术。
这是一例极耗体力的重大手术,在历时近2个小时的手术中,由于刚上高原身体缺氧和呼吸困难,张伟被迫4次暂停手术,先吸氧,待高原反应稍微缓解后再进行手 术。手术完毕,麻醉师给他的身体进行了检测,心率每分钟135次,血氧饱和度89%。这样的术中暂停进行吸氧,既影响了手术进程,也会因为吸氧不充分和较 长时间缺氧对手术者的身体造成很大负担。
后来类似事件时有发生,让他开始思考,如何保证开展新手术和完成大手术时不间断,又能尽量减轻和避免较长时间的缺氧给手术者身体带来的伤害呢?手术中吸氧 还要考虑到氧气管不能碰触手术范围,以免引起感染。手术者还要完成各种操作,尤其骨科手术大开大合,动作较大,吸氧还不能影响手术操作。
有一次他看电视发现:主持人的麦克风在胸前,电线穿过衣服从里面通向后方的机器。他灵机一动:如果管子从手术者的鼻孔,经面部绕到背后,从手术衣里面穿过 去,不就可以不接触手术者面前的手术区域了吗?他兴奋地找来5米长的吸氧管……一个极其简单但又非常实用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
小小的发明让缺氧的援藏医疗队员可以更加自如地完成一台又一台手术!张伟说,如果援藏医疗队员在工作中存在缺氧现象,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既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又能让手术者在术中不受缺氧干扰。
说起拖“辫子”的发明,张伟“得意”地说:“和病人吸着同一个机器送出的氧气,给病人做手术,手术者和病人真正是同呼吸,共命运了!”
“同呼吸,共命运”,这不正是广大西藏人民和援藏干部之间血脉相连的真实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