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出深山 天壑变坦途
——自治区成立50年来昌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刘晓江
宽阔的县乡公路上,如梭的车辆风驰电掣;平整的乡村道路上,客货车、农用车满载着农民的欢笑南来北往;崭新的农牧民安居院内,不时飞出一辆辆摩托车,呼啸着驶上公路疾驰而去……一幅幅流动场景如同优美的诗画,映射出昌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变迁。
弹指一挥间,自治区成立50年后的今天,城乡悄然发展着新的变化,土路变成了砂石路,砂石路、弹石路变成了柏油路;泥泞坑洼的乡村公路通达畅通变平坦。一条条公路在脚下延伸至远方与外界紧紧相连;一条条公路使党和政府与百姓的心灵相通相连。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自治区成立5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交通部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切实加快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市交通运输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回首历史,解放前昌都生产力非常落后,社会和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民群众之间的物资文化交流和与外界联系,只能通过骡马驿道、溜索、牛皮伐、独木舟等原始方式进行。当时的交通状况可谓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解放昌都,数万名官兵遵照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筑路”的指示,凭着叫“高山低头,河山让路”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搏斗,克服高山缺氧,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冒严寒、挖冻土、劈悬崖、开路基、修桥梁,于1952年11月21日将公路修到昌都,从此结束了昌都境内没有公路交通运输的历史,成为进藏部队的重要补给线,开创了昌都公路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昌都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昌都牢牢把握交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提升国道、打通乡村、发展航空、保障能源、畅通讯路”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省道、乡村及寺庙公路建设,取得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十一五”期间,昌都国、省道公路和通县油路整治改建总投资就达41.4亿元,全地区公路总里程达到9164公里,建设里程847公里,黑色路面723公里。2012年以来,昌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以公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6亿元,完成国道318线海通沟至东达山整治工程。2013年,完成交通投资24.78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13114公里,规划了“三横四纵六联”骨架干线公路网,建设国家一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客运集散中心,形成三条国道干线,公路、航空、管道同步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14年,完成投资30亿元,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916公里。
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1.39万公里,其中近3年新增4048公里。9个县已实现公路通畅,剩余丁青县、边坝县的黑色油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15年底可实现通畅;全市138个乡(镇)中,137个乡(镇)已实现公路通达,通达率达到99.27%;全市1142个村(居)委会中,已实现通达1105个,在建28个,建制村通达率96.7%;全市4377个自然村中,已实现通达1744个,自然村通达率39.8%;全市518座依法登记的寺庙中已实现通达474座寺庙,寺庙通达率91.5%,剩余44座寺庙中,35条通寺公路正在建设。
1995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邦达机场屹立在了藏东大地上。经过20年的发展,邦达机场也实现了蜕变。1995年至2005年,运送旅客314106人次。2014年航站实现旅客吞吐量20.2万人次,首次突破20万人次,为加快昌都对外开放,促进昌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昌都努力建设“一个枢纽(国家一级交通枢纽),两大中心(物流中心和客运集散中心),三条国道干线,四种方式(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辐射市内外的交通网络,全力打造8小时城市旅游经济生活圈,实现境内国、省道全部黑色化,县县通油路,60%乡(镇)和20%建制村公路实现通畅,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自然村和依法登记的寺庙实现通达,最终形成“东出西进、北承南联”的区域综合交通发展格局。争取提前实施邦达机场快速通道昌都镇至下加卡段项目,做好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工作。
同时,为扎实推进道路运输发展,昌都市还将加快推动客运发展,不断优化城市和农村公路网络结构。昌都将完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城市公交营运进程。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公交公司,在昌都镇城区内试运行城市公交工作,同时强化运输市场整顿,推进平安工地、平安运输建设。
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的昌都市,初步形成了以卡若区为中心,以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县乡公路、专用公路、经济干线为支撑,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综合性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形成,藏、川、青、滇四省藏区交通中心初露端倪。
未来,昌都市按照“开山凿洞、截弯架桥、平稳舒适、安全畅通”路径,以“顺水、沿溪、跨沟、穿山”方法推动交通超常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对高等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创新市局“十三五”交通规划,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发挥更大作用,努力为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为实现昌都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公路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