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2 09:54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点击:0
讲一个“家规”的故事
@公者千秋:
1975年初夏季节,村南边的梨树已经结出了青青的小梨子,我和几个小伙伴爬上梨树,摘了很多。回家以后母亲看到青梨子,就追问我,我只好实说。傍晚的时候,父亲拉着我去梨树的主人家道歉去了。回来的路上,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任何时候不能有贪心,今天你是贪玩,以后呢就会贪别的,邪念都是因贪念而起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终身受益。
祖父家训:害人终害己,厚道人常常在。外祖父家训:私者终被人弃。父亲教诲:大公无私可长久。父亲是建国后的共产党员。母亲教诲:勿临渴而掘井。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他们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些发自肺腑的训言,却言犹在耳,时时刻刻影响着我的行为,是我心中永远的家规。
@QueenLaw: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给我一段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他们很早就训练我自己照顾自己,做饭、洗衣;摔倒了,他们会旁边鼓励我自己站起来;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也从不会代我解答,而是鼓励我自己寻找方法;工作后,他们告诉我要怎样努力怎样工作,从不会告诉我可以依靠他们的人脉……自立自强,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国家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则。没有人可以依靠别人走向成功。只有在依靠自己不断的解决问题中,慢慢的变得强大,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岁月如歌小斌:
我家的家规家训就是八个字:“忠厚本分、勤俭持家”。这八个字世世代代指导着我们为人处事、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家族从没出过什么高官、富贾、名流、政要,但“忠厚本分”的家训让族人也活得平安自在。“本分”塑造了族人一颗平凡之心,使之不会好高骛远、好逸恶劳。我算我们家族中第一个考师范出来的了,那时按村里老人说就是“秀才”。从我踏入校门的那一刻,父母就告诫我要勤俭节约,自力更生。顺利完成学业后,走上教师岗位,然后考入纪检系统。父母对我的叮咛更多了,“做人要厚道本分,勤俭节约,要走正路,切不可走歪门邪道”的教诲始终萦绕在耳边。
@微尘人间客:
我家的家规是“忠厚传家”。我的祖辈都是农村人,始终保存着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最朴素的理想和愿望:做老实人。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成为了一名公职人员,我会牢记“忠厚传家”的家规家训,“入则恳恳以尽忠 出则谦谦以自悔”,做老实人,做能干事、干好事的合格公职人员。
@倔强的石头:
父母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生活的磨难让他们很节俭。从小要求我要节省,不该花的钱不花,不该丢掉的东西一样不能丢。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来家里做客。晚上天黑了,我送同学回家,刚出门,就听身后“啪”的一声,妈妈把开着的灯关了。当时觉得妈妈特小气,同学还没走远呢,这让我很没面子。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己也慢慢体会到父母曾经为一粒米、一分钱发愁的辛酸。勤俭节约是我家的家规,也是父母给我的精神财富和无声教诲。
@木塔匠人:
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妈妈的教诲我记在了心间。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工作之后,我始终按照妈妈的嘱托做人、做事。我妈妈虽然文化不高,但她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她一辈子也是按照这样的准则为人处事的。倘若拿了不该拿的东西,你肯定要为别人说话,那么,你说的话就有可能违悖真相,有失公正;倘若你吃了不该吃的请,你注定也要办违规违法之事,不但对别人、对国家有害,还会对自己有害的。
@以廉为先:
谈起家规,不由让我想起父亲的唠叨,他常对我说的是“咱凡事要对得起人”。小的时候,我单纯的以为就是要“胸怀坦荡、待人真诚”,工作后才明白,要对得起的不仅仅是“他人”,更是肩上的职责、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期待,正是这“对得起”的家规,让我一路学习,一路成长,一路走来。
@背后的眼睛:
还记得在我小时候,母亲的言行就给我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家规”印象。那时条件有限,家里有五口人,每次母亲煮鸡蛋时都只煮四个,总说她自己不爱吃,而且每次吃饭都是最后一个,最有营养的总是留给我们兄弟姐妹和上班的父亲,如此等等……直到现在母亲都未曾改变,她说外祖母就是这样做的,已经习惯了。我想母亲所说的习惯就是我家的家规,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道理,但却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武原清风:
刚过去的父亲节,没有给父亲准备任何礼物,只是按照惯例将父亲每天换下的衣服洗净、晾干,整齐的叠好再放置在父亲的床头。没有严格的家规家训,一直以来,父母总是将自己最朴实的状态给我们子女做好榜样:记得孩童时期,每次回奶奶家,父亲总是默默地帮奶奶收拾屋子、打扫卫生,这种言传身教一直影响着我,我会静静地处好与父母的每一天。
@南国冷月照边城:
我的家训是“公家的东西不能拿!”。70年代初上小学的我总是眼馋身为生产队出纳的父亲抽屉里的新铅笔,几次要求拥有都被父亲训诫而放弃。感谢父亲的教诲,让我在几十年的人生履历中明辩公与私是与非。干部脑子里的“公”字多,做的好事就多,工作任务就完成得出色。党员干部固然有个人的正当利益,但决不能同私利、私心、私欲相混淆,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权力寻租,谋一己之私。否则,身居公职、手握权力,却混淆公私,拿职权当特权、公权换私利、原则做人情,个人在通往腐败深渊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身败名裂,更严重腐蚀党和人民的事业根基,贻害无穷。
@高安何鹏:
我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教严格。要论起家中家规,第一在脑海中闪过的便是外公书房内装裱的一幅题词——“克己复礼,万世师表”,这幅题词为外公一届学生合赠,学生们认为这最能代表外公的一生,而我认为这最能代表我家的家规。
在童年的记忆里,一直认为“礼”是礼貌的意思,因为小时候没少因为讲礼貌之类的事情挨骂挨打,家中长辈常常教育我,“当你在家里,你是主人,你要以礼待人;当你在家外,你是客人,你更要礼让他人……”因此,那时候的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基本上与我无缘,我都需要礼让给其他小朋友,每一次我总会思考,难道人就不能有一丝放松,就要活得这么累吗?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渐渐感触到家长们的良苦用心。
再到后来,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常常想起。有一次聚会上,外公得知曾经的一名学生患有重病、情况危急,回到家后立马将一笔钱交给母亲,让母亲汇给这名学生,当时全家人反对。但是外公说自己身体还硬朗着,好歹师生一场,这点养老钱能帮上一点算一点。最终,遭不住外公的执意要求,还是将钱汇了过去。
我一直在思考“克己复礼”的内涵,按照孔老夫子的意思,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性,为所欲为。朱熹认为,“礼”字即是“理”字,复礼就是应该遵循天理制度,认为规范行为是克己复礼的精髓所在。我心中认为的“克己复礼”,应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克己,即通过法律法规,要求每个人克制自己的私欲,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复礼,通过每个人的习惯使得内心转变,真正崇尚仁义、崇尚善良、崇尚质朴,克己复礼为仁,最终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便是我家的家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