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09:45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美丽富饶的三江大地,无论是在金沙江边的河谷农庄,还是在怒江岸上的草原牧场,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通夏村的变迁可以说是昌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西藏的东大门,昌都地委、行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创了全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发展思路和理念不断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昌都地委、行署紧紧围绕“一加强、两促进”历史任务,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把科学发展观的普遍要求与昌都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系列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从“坚持目标、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到“靠西朝东,接轨东南,抓好三个发展极”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昌都的发展方向在前进中不断明确,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突破。
由于工作思路清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十五”期间,昌都地区的生产总值比“九五”末增长1.06倍,保持了年均16%以上的增长速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7%的年均增长速度;财政收入比“九五”末增长1.17倍,保持了年均15%的增长速度。2006年,全地区完成生产总值37.0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150元和8020元,同比分别增长16.6%和7%;财政收入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28%。今年上半年,昌都经济又实现了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任务“双过半”的目标。
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昌都地委、行署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突出抓交通建设、能源建设、小城镇建设暨农房改造等重点工作,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十五”期间,昌都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年均增长30%,规模是“九五”末投资总额的4.6倍。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解决了一些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地区完成了乡乡通电话工程;今年可实现乡乡通达公路目标;完成了391个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1万人、55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问题;完成了1286座“村村通”广播电视收转站的建设任务,占行政村总数的98%;完成了11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县医院的住院部以及5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今年可全面实现“普九”目标;累计完成教育投入6.37亿元,改造和新建县乡中学和小学207所。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昌都地委、行署坚持安居与乐业并举,增收与发展共进。前几年的农房改造、生态搬迁、游牧民定居等完成了1万余户;2006年完成了9243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今年,全地区安居工程建设开工11816户,受益群众达2.4万余人。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丰富“安居”内涵,加大“乐业”力度,今年昌都地区确定了2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增收到账、安居到户、两基到人、法制到脑、宣传到心、班子到位”的要求,启动了250个村级活动场所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投资达2.78亿元。在打好促进农牧民增收“十张牌”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1210元,同比增长15.5%。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大批农牧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向非农产业转移,创新就业出路和生产生活方式,不少群众利用新建安居房开办藏家乐、店铺等,还有部分群众依托安居工程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
藏东经济区实现良性发展
2006年,自治区在“十一五”规划中确定把昌都建成西藏三大经济区之一的东部经济区。按照这一战略构想和要求,昌都地委、行署进一步深化了“坚持目标、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靠东朝西、接轨东南、抓好三个发展极”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目标,依托能源、矿产、旅游三大优势产业努力打造藏东经济区。
昌都“三江”并流,水能资源丰富,是西藏建设“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的首选目标。依托水能资源打造“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可以支撑藏东经济区建设。在“自用与外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昌都力争到“十一五”末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使85%的农牧民用上电。在满足自用的基础上,对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进行规模型能源开发。2006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率先在昌都组建了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这标志着昌都的能源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矿产资源开发是昌都落实“二产抓重点”的关键,是建设藏东经济区的另个一支点。目前,玉龙铜矿开发已经走在了西藏矿业发展的前列,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玉龙铜矿的开发,也可带动铅、锌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到2009年将可看到二产为昌都经济带来的质的变化。
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是昌都“抓好三个发展极”的核心内容,也是藏东经济区发挥其桥梁纽带及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因此,昌都将进一步加强与西藏中部经济区以及川、渝、滇、青等省市的联系,加紧融入成渝经济圈,促进藏东经济区由地理经济区向市场经济区的转变。
和谐社会建设卓有成效
看着一串串令人振奋的发展数字和一个个彰显发展成就的项目开花结果,三江儿女没有理由不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在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中,昌都地区各级党政组织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得到深化,正常的宗教秩序已在寺庙建立;影响社会稳定的资源纠纷、群体性事件等人民内部矛盾得到了及时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农牧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全地区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共谋发展、同思稳定的思想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同时,昌都地委、行署坚持以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更加注重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突出社会事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建立健全公平享有社会事业福利的制度保障,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基本医疗、群众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为重点,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新步伐。
行走于高山峡谷中蜿蜒曲折的条条公路,穿越飞瀑湍流之上的座座桥梁,这片热土上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使整个三江大地山欢水笑,也让人们看到了藏东经济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