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人才技术>

把“连心桥” 铺设在藏汉人民心中

2014-03-16 09:14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芒康,位于西藏昌都地区,藏语意为“妙善之地”,这里不仅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如今,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国道214线角笼坝大桥。

  站在飞跨两山之间、犹如一道彩虹的现代化公路大桥上,西藏昌都地区交通局局长泽洛动情地对记者说:“这不仅是一座致富桥、发展桥,更是一座‘连心桥’”!

  而陈刚毅,就是这座“连心桥”的建设者。

  雅砻江畔的“无字丰碑”

  2001年初,湖北省第二大援藏项目——西藏山南地区“湖北大道”项目开工。得知消息后,陈刚毅第一个报了名,并被组织委任为项目总工程师,带领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的14名技术骨干奔赴西藏。

  初次进藏,面对当地落后的交通状况,陈刚毅感到十分惊讶:这里根本就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有时候一条干涸的河床便是路。“一定要给藏族同胞修条好路。”他对自己说。

  工程开工前,一家水泥厂找上门来,要求使用他们的产品。陈刚毅通过调查比较,发现该厂产品质量不稳定。于是,他毅然舍近求远,选择了拉萨水泥厂的国家免检产品。

  西藏昼夜温差大,水泥板养生难以控制。在路面施工的3个月里,陈刚毅每天晚上裹着棉大衣、打着手电筒,赶到施工现场测量温度,优化养生方案。有一次,他检查发现一段200米的水泥稳定层强度不合格,二话不说,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全部打掉重来。为此,施工单位感慨地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工程,还从来没有像这样返过工,也没碰到过这样严格的业主。”

  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换来的是湖北大道使用至今,没有出现一处断板。即使是湖北大道两边人行道上的彩砖,依然光泽如新。湖北交通规划设计院副党委书记高进华说:“现在两旁盖了很多房子,盖房子的车辆都从湖北大道运进去,都从彩砖上轧过去,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出现下陷和断裂的情况,很多车辆还停在彩砖上面。”

  2001年11月26日,湖北大道竣工验收。靠着陈刚毅对工作的“认真”和“严格”的管理,湖北大道创造了当时西藏城市道路史上技术标准最高、建设管理最规范、质量监理最到位、各项资料最完整等十个第一,被交通部评为全国公路建设优质工程,被山南人民称为雅砻江畔的“无字丰碑”!

  把桥架在藏族人民心中

  2003年4月,陈刚毅出任西藏昌都地区214国道角笼坝大桥项目法人代表,担负起根治滇藏公路线上这个“卡脖子”地段的重任。

  身为一名汉族高级工程师,陈刚毅深知自己进藏的历史使命:不仅要为藏族人民建起一座致富桥、发展桥,更要在藏汉人民之间架起一座友谊桥、连心桥。

  2003年9月8日凌晨,一辆载着藏民的卡车在角笼坝工地附近翻下近200米深的山谷。陈刚毅得知消息后,第一个赶赴现场,当即决定停止施工,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并带头下到谷底去抬人。伤员被抬上来后,因考虑到西藏芒康县医疗条件有限,陈刚毅果断决定,把伤员全部送到云南的德钦县医院救治。由于抢救及时,处置得当,被救的9名伤员全部脱险。为此,项目部耗资10万多元。

  2003年12月,由于工地气温低,无法正常施工,陈刚毅决定放假冬休。放假前,他要求施工单位把工资一分不少地发到参与工程建设的藏族民工手上。为及时兑现工资,他组织人员、车辆到100多公里之外的德钦县城取款;钱取回来后,他亲自到现场督促造册、发钱,直到最后一位藏民按下手印,领到现金,他才放心离去。陈刚毅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农民的疾苦,这是我们份内的工作。

  2005年8月3日,角笼坝大桥建成通车。为了庆祝大桥通车,当地部分藏民提出要在桥上悬挂“经幡”、系“哈达”。陈刚毅知道后,当即表示,这是藏族同胞的心意和风俗,我们应该理解,答应了藏民的要求。通车典礼上,满桥飘舞的白色的哈达和鲜艳的经幡,为角笼坝大桥的通车增添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藏汉结合就是力量”

  芒康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我国仅存的古盐田、国家级金丝猴保护区、文成公主庙、优质温泉等。角笼坝大桥的开通,在缓解214线交通拥挤情况的同时,也对藏东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4月8日,在大桥通车8个月后,记者来到了角笼坝大桥。站在桥上极目远眺,蓝天、白云、雪山仿佛伸手可及;脚下,澜沧江如一条碧绿色的丝带蜿蜒而过;几个藏族老人坐在桥上享受着午后阳光的温暖,吊杆上白色的哈达、彩色的经幡在他们头上迎风飘舞。好一副高原田园风光图。

  在角笼坝大桥的所在地——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乡,记者采访了从事个体运输的农牧民曲培。面对记者的提问,45岁的曲培很是拘谨。他那紫铜色的脸庞上不时泛起憨厚、却又略带羞涩的微笑,两只大手也在身前搓来搓去。曲培告诉记者,在没有修角笼坝大桥以前,雪水、雨水对道路的冲击很大,214国道的交通运输随时可能阻断。由于道路坡度大,每次运货到角笼坝都要将货物分成几批再运过去。有一次,车到角笼坝正赶上下雨,结果一车的白灰都被雨水泡成了汤。说起大桥通车后的感受,曲培满脸的兴奋:“以前只能运5顿,现在可以运10顿,收入增加了50%,真的很感谢陈刚毅同志”!

  在与角笼坝大桥隔河相望的曲孜卡乡中心小学里,记者采访了校长扎西尼玛。扎西校长告诉记者,曲孜卡乡中心小学共有304名学生,来自周围的3个乡。除了住校的学生外,每天还有100多名学生需要步行回家。大桥没有修通以前,每逢遇到大雨或是大雪,学校老师都要护送学生回家;即使乘车,在雨天经过角笼坝的时候,也要下车,生怕被突然来临的泥石流卷走。现在好了,学生从桥上走,再也不用担心安全了。

  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藏族百姓对大桥的赞美和对大桥建设者的感激。大桥的建成,不仅使当地的农产品能够及时地运出去,而且也使久居大山中的藏族百姓有了更多走出去、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曲孜卡乡党委书记洛桑平措告诉记者,大桥通车后,曲孜卡乡的温泉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以前只有一家简陋的平房,现在已经发展到5家宾馆,生意兴隆。洛桑书记说,通过修建角笼坝大桥,村民们感受最大的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藏汉结合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