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认识昌都>行政>

类乌齐县

2022-12-05 15:59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地理位置:类乌齐县地处东经95°49′—96°58′,北纬30°58′—31°58′。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北与青海省囊谦县相连,西邻丁青县,南与八宿县、洛隆县接壤,东与卡若区毗邻。距昌都镇105公里,距拉萨市948公里。县域西北至东南最大距离116公里,西南至东北最大距离71公里,类乌齐县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0.634万平方公里)。

政区沿革:类乌齐藏语为“大山”之意,唐代为吐蕃属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统治西藏后,由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永乐年间类乌齐寺的主持被封为国师,管理此地。清代曾设恩达县,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设类乌齐宗。1918年噶厦政府直接派驻“拉尼”(相当县长)和一个“代本”(团级)的军队,形成以噶举派(白教)为主,政教合一的政权机构。1950年前类乌齐宗管辖六大“本布”(头人)区域,区域的百姓直属类乌齐三大札仓领有。1959年时将六大本布中的“嘎玛格若达那本”和“莫冬冷曲林本”的区域划归卡若区,将八宿甲桑卡和原三十九族的少部分地区划入类乌齐宗,1960年成立类乌齐县人民政府,县驻地设在类乌齐镇。辖甲桑卡、恩达(现为桑多镇)、尚卡、长毛岭、玛利等5个区。1962年新建巴夏区(现卡玛多乡),1964年将玛利区划归洛隆县管辖,1972年县政府驻地迁至桑多区,同年新建类乌齐区。

地形地貌:类乌齐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他念他翁山东南。东部属于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型地貌,西部则属于藏北高原地貌类型。地形沿澜沧江支流吉曲、柴曲和格曲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县驻地海拔3810米。主要山脉有色吉山,海拔5258米,马查拉山,海拔5220米,马崩山,海拔5152米。

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2.5℃。1月份平均气温为-6℃,7月份平均气温为12℃。日平均气温5℃以上持续期在120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持续期在250天。气温平均日差在15℃。年平均无霜期只有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

水文:河流主要有怒江、金河、昂曲河、总河长851公里。金河南北向贯穿县境,二级支流发达,水利资源丰富,河网密度约0.81公里/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1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主要矿藏资源有锡、煤、重晶石、大理石、石榴石等。已探明锡矿储量2万吨,品位3.55克/立方米,距国道317线30公里。马查拉煤矿储量1372万吨。菱美矿储量5710万吨,品位45.7%。重晶石矿储量675万吨,品位72.5%。主要野生动物有马鹿、黑熊、猴、豹、狐狸、岩羊、雪鸡等。主要野生药材有虫草、贝母、知母、大黄、三棵针、红景天等。

公路交通:国道317线穿越县境,与康青公路(昌都至青海省玉树州)相连,经丁青县可达那曲到拉萨。

邮政电信;有邮电局1座,开办电报、传真、长途电话、汇款等业务,但移动电话不能正常使用。

医疗卫生:有县医院一所,妇幼保健站1所,防疫站1 所。

旅游:主要景点有:
类乌齐寺 由桑吉翁建成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是西藏东北部著名的噶举派寺院。现寺庙收藏有传说中属格萨尔王的铁质镀金马鞍,幸巴的木鞍和各种战刀等文物。距县城30公里。

伊日温泉 据说可治疗各种皮肤病、胃病、关节炎等疾病。一年四季青海省和昌都等地来此沐浴者络绎不绝。

野生马鹿场 这是西藏唯一的野鹿饲养场,饲养有野鹿100多头,极具观游价值。

马查拉溶洞 距县城15公里,洞内岩溶形成的钟表乳石,形态各异。

“仲确”节 藏历六月十五日在类乌齐镇举行,千万群众朝拜寺庙转神山,进行物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