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49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4月5日清晨,位于西藏西南边陲,在中尼边境线上依山而建的樟木镇,像往常一样在流水和鸟叫声中醒来。在小镇最高处的帮村,99岁的次仁曲珍老阿妈家里,曾经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将在这里升起,继续这位“国旗妈妈”44年如一日,在自家院子里几乎每天升挂国旗的感人故事。 “国旗妈妈”的故事 与西藏许多地方的干冷、荒芜相比,樟木沟即使冬天也绿树成荫。和许许多多经历过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人一样,在这里生活的次仁曲珍不愿意过多地提及她不堪回首的农奴境遇。 老阿妈总是戴着一顶黑白相间的毛线帽子,那是为了遮盖她在民主改革前当背夫时在额头上留下的勒痕。1965年前,从樟木沟到县城聂拉木必须经过峭壁上一条窄小的悬空栈道。为了防止失足掉下悬崖,村民们用绳子将货物捆实套在头上。次仁曲珍一次次战战兢兢地弓着身,扶着峭壁,一步一挪地用头把食物和生活用品“背”回来,一次次为头人支差送盐。 99岁的老阿妈听力明显下降,语言表达也已经不太清楚。在阳光照得暖洋洋的院子里,她摊开双手,摆到记者面前:“以前的路是这样的,就这么窄!” 1961年,当修路的“金珠玛米”解放军打着红旗来到樟木沟,修路战士的艰辛和无畏精神在老阿妈心里浓缩成了另一个永远的记忆。 老阿妈不知道任何一个修路战士的名字,但她清楚地记得某个战士扛着钢筋的宽大肩膀,记得某个战士挥汗中抡起大锤的一次次击打。 这样的画面使老阿妈对毛主席、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朴素情感变得具体而真实,这种情感最后渐渐与鲜艳的五星红旗重叠。 1965年,公路修通了。这一年的10月1日,老阿妈和樟木镇四个村庄的村民一样,兴奋地在院子里升起了五星红旗。从那天开始,这个举动老阿妈一直持续到今天,几乎从不间断。 从自己缝制的简单国旗,到帮扶单位和干部送来的旗子,它们面积大小材质不一,唯一相同的是鲜艳和承载的情感。 老阿妈不记得自己究竟拥有过多少面五星红旗,仍然留在手上的,她整整齐齐地叠放在床头的小桌上,或者收藏在摆着毛主席像的柜子里,这些旗子有的已经褪色,有的仍然鲜艳。 次仁曲珍的家小而简单,21英寸的电视几乎是她唯一拥有的家电。正是通过电视,老阿妈看到了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美丽一幕,于是开始憧憬去首都北京,憧憬拥有一面大大的国旗。 红旗从北京来 3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文艺晚会上,一身藏装、中年白发的帮村支部书记罗布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手中接过了一面国旗。 “我激动得浑身发抖!”罗布回忆7天前的那一刻。在他身后,他“护送”回来的大国旗正在微风中展开红色的一角。 这是罗布第一次到北京。他终于有机会感受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和鸟巢的雄伟大气,在游览中感慨“祖国的伟大”。 4月3日,罗布乘飞机从北京飞抵拉萨贡嘎国际机场,随后乘车从拉萨一路往西直奔日喀则,第二天又是8个小时几乎不间断的行车:从日喀则到聂拉木县,再从聂拉木县最终抵达樟木镇。 从进入聂拉木县管辖地后经过的第一个乡村乃龙乡,到老阿妈所在的樟木镇帮村,一路上,乡民们穿上节日盛装,端着祈福的“切玛”(盛着大麦和青稞粉,插着麦穗的木制容器,意即五谷丰斗)和青稞酒,用锣鼓声和传统歌舞迎接从北京来的五星红旗。 罗布郑重地捧着国旗接受乡民们的祝福,也按传统习俗用食指把糌粑(青稞粉)和青稞酒弹向空中,表达吉祥如意。 当这面曾经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五星红旗在一场隆重的欢迎仪式中交到次仁曲珍老阿妈手里,老阿妈紧紧地抱着红旗。当这面大国旗在村民们面前徐徐展开,搀着老阿妈的日喀则地委书记格桑次仁同样双眼泛红。 老阿妈说,收到国旗,“就像太阳照耀到心中一样高兴”。村民们则用他们传统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敬意。 让国旗永远飘扬在帮村 4月5日,次仁曲珍像往常一样在9点半左右起床,邻居巴桑德吉特地从家里搬来了几盆鲜花,把小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院子的一角,来自北京的国旗被绑缚在7米长的松木顶端,等待着挂起飘扬的一刻。 老阿妈静静地看着罗布和其他村民把旗杆抬起固定,招手让巴桑德吉从屋里拿出了酥油。在西藏,人们为新启用的东西点上酥油,表达吉祥的心愿。 太阳斜斜地照射着帮村,风很轻。 站在旗杆下,老阿妈认真地从一大块酥油中捏出小小的一块,稍微揉平后郑重地贴到旗杆上。一块、两块、三块……七块。 贴完酥油,老阿妈艰难地抬头。从她经历了太多岁月的脸上读不出来那是什么样的表情,但从她的举动我们可以感受到老阿妈心里的虔诚。 她可能又想起了当背夫的命运,想起了修路的解放军战士,想起自己升起的第一面国旗,想起1975年入党时的神圣时刻,想起公路修通后越来越好的生活。 老人的老伴很早就过世,膝下无子无女,如今享受着各种养老补贴,基本生活仍然能够自理。在门口的小菜地里,老阿妈种了一大丛海棠,还有土豆和大蒜。 邻居们隔三差五地为老阿妈送来生活必需品。还有46岁的巴桑德吉,从28年前开始照顾老阿妈,最近几年老阿妈身体变差以后,巴桑德吉更是几乎天天来老阿妈家里看一看。 站在国旗下,支部书记罗布仍然有很多感慨。他把每天升挂国旗的举动看作是村里的荣誉,是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罗布说,国旗要天天挂,即使哪一天老阿妈不在了,这个仪式也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责编:南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