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20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009年1月12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名女孩用手机拍摄中国西藏摄影艺术展上的图片。第二届中国西藏摄影艺术展当日上午在加德满都开展,共展出120幅以中国西藏自治区为题材的图片。 新华社发 高塔姆摄
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每年都有很多印度人、尼泊尔人来旅游、朝圣或做生意。我们就遇到过这么几位尼泊尔人:他们有的是来西藏做生意的,有的是来旅游的。无论在西藏长期生活,还是做短暂的观光旅游,他们都对西藏有着浓厚的感情,把西藏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今年78岁的达尔玛·热特纳·吐拉德哈先生(Dharma Ratna Tuladhar),在拉萨著名的八角街上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专卖尼泊尔商品。他是1942年跟哥哥做生意第一次到西藏的,此后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从上世纪60年代起,达尔玛先生每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拉萨。
在过去的60多年里,达尔玛经历了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和1965年的西藏自治区成立。对西藏过去发生的变化,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今天西藏有了现代化的设施、林立的高楼大厦、宽阔的柏油马路和各式各样的汽车。其中,西藏交通的变化,让他感慨了很久:“以前,我们必须(从拉萨)经过日喀则、江孜、亚东等地才能回国。那时候,(西藏)没有汽车,我们只能靠骑马,单程就需要23天。如今,拉萨到加德满都的公路都通车了,我们回去(乘汽车)只要18到20个小时。如果坐飞机,更快,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从拉萨到达加德满都。”
这些年来,达尔玛先生经常往返于拉萨和加德满都之间。每年冬天,他要到尼泊尔居住,夏天则到拉萨来避暑和经商。他说,自己已经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算是半个西藏人了,有时回尼泊尔住,竟然有些水土不服!自己要在西藏养老。
资料图片:2005年9月15日,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向巴平措(右)和尼泊尔财政部助理大臣绕布·觉提博士在2005中尼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当日,“2005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在拉萨开幕。报名参展的中尼企业共有83家,其中尼泊尔参展企业57家,中国参展企业26家。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和父亲不同的是,达尔玛的儿子玛赫斯(Mahesh Ratna Tuladhar)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主要销售西藏的土特产和工艺品。考虑到父亲年近80岁且喜欢住在拉萨,玛赫斯不得不经常往返拉萨和加德满都之间,照顾父亲并打理拉萨的商店。他说,现在西藏发展很快,商品也很丰富。
“以前,我们从尼泊尔进口大量的商品来西藏,能赚不少钱。但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得从西藏出口大量商品到尼泊尔,只能从尼泊尔进口少量的商品。”
玛赫斯先生说,现在西藏人的商品意识很强,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中国内地的商人外,还有很多西藏本地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尼泊尔商人在西藏生意也不太好做了。相反,倒是他在加德满都开的中国商品店生意很好,来自中国的商品深受尼泊尔人喜爱。
在西藏做生意已有20多年的热特纳·古玛尔·吐拉达哈(Ratna Kumar Tuladhar),家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他在拉萨大昭寺边的八角街上开了一家卖尼泊尔铜器、佛像和首饰的商店。长期生活在西藏的热特纳先生,现已融入了当地社会,会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和周围的藏族商人相处十分融洽。
热特纳先生说,一千多年前,尼泊尔公主嫁到了西藏来,从那时起就有很多尼泊尔人来到西藏。中国和尼泊尔一直是友好邻邦,两国关系非常融洽,他在西藏做生意感到非常方便。
“如今的西藏发展非常快,这里变得更美了,交通更加便利,饮食丰富多彩,西藏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认为,对于西藏的发展,中国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 热特纳在八角街上开店,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前来大昭寺转经的藏族人。他觉得西藏人非常平和,他们每天转经、诵经、磕长头,每个人信仰虔诚而自由。他也时常到西藏的寺庙中去朝拜。热特纳说,自己将来打算到中国内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希望能到中国内地再开一家商店。
2009年2月8日,西藏堆龙德庆县岗德林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米玛(右)等查看花卉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杰玛·卢丁先生(Jamal luddin)是每隔一、两年就要到西藏旅游,并探望家住在拉萨的母亲的亲戚。每次,他都要到大昭寺的八角街商品市场看一看。杰玛说,如今拉萨非常繁华,和中国内地的大城市基本上没什么差别,在八角街能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西藏各地的商店也多起来了。
杰玛·卢丁说:“我的童年在西藏度过,如今的西藏和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里变得更加美丽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我更加喜爱西藏了。”
每次从西藏返回尼泊尔时,杰玛·卢丁都要买很多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他说自己打算开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促进中尼两国的商贸往来。(唐远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