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我们的幸福生活不容破坏!”

2014-03-12 09:59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4月的高原大地,春暖花开。走访农牧区各地,处处可看到农牧民春耕春播的繁忙身影和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幸福笑脸。“3·14”事件的阴影,并没有阻挡住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卡若区卡若镇左坝村村民土登一句话道出了广大农牧民的心声:“我们现在不仅住上了新房子,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比蜜还甜。”

    江孜县班久伦布村罗布次仁:“我们过上比旧时贵族还要好的生活”

    近日,记者来到班久伦布村,寻找村民罗布次仁。

    找到64岁的罗布次仁时,他正在为他的新居忙碌。罗布次仁是今年江孜县安居工程的受益者,为建新居他已经领取了政府发放的1.2万元补助金。

    罗布次仁的新房是由该村建筑队施工,已投入了10万多元,还要投入7万多元。他告诉记者,作为全村的农牧民旅游示范户,新房建成后,将接待来帕拉庄园参观的游客,这样,即方便了游客了解历史,又增加了自己家里的收入。    

    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已是三世同堂的罗布次仁愉快地与记者拉起了家常。他告诉记者,家里有30亩地,其中两亩种上了大蒜,明年还准备种上玉米,除了预留的口粮外,一年的粮食收入可以达到8000余元。2002年在地区农发项目的支持下,他家还领到了8头奶牛,去年酥油和奶渣的收入也达到9000余元。对于村里的变化,罗布次仁说,如今,班久伦布村的水电路都通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很多人家里有了洗衣机、冰箱,家家户户温室大棚产的蔬菜都可以自给自足。罗布次仁还告诉记者,等房子盖完了,他还想坐火车,到祖国内地到处看看。

    对于达赖集团策划的“3·14”事件,罗布次仁说,达赖集团眼红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看到恢复封建农奴制度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就狗急跳墙,策动了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扰乱我们的和平生活,我们坚决不答应!他接着说:“现在普通群众的住房都比旧时的帕拉庄园好,封建农奴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孰好孰坏,已是一目了然。如今,我们全村老百姓都过上了比旧时贵族还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

    那曲镇边琼:“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过上了像天堂一样的美好生活”

    尽管那曲的春寒还未退去,但记者近日在那曲镇采访时看到,这里的安居工程建设已是一片火热的场景:修筑场地上,十几位村民带着略显疲惫却更加充实热切的笑容,忙碌地搬运着建筑材料和铺设地基,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未来的新居正逐渐展露出令人憧憬的雏形来。

    那曲镇三居委的边琼兴奋地告诉记者:“盖新房子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事,所以我们要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早一天修好,早一天住进去!”

    今年,那曲镇继续致力于提高安居工程建设的组织化程度,采取乡帮乡、村帮村、户帮户的方式,有计划地合理调配农牧民群众互相帮工,加强了县、乡、村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大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扶持和引导条件成熟的农牧民施工队向专业化、公司化发展,切实带动当地群众奔小康。

    边琼对记者说,这几年,县里不仅积极实施安居工程,帮助老百姓住上新房,同时,还组建了农民施工队等,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当知道他有做藏装的手艺时,居委会就帮他贷款办了一家藏装加工店,现在生意还不错,做一件能挣一百多元钱。

    说到这里,边琼自豪地对记者说:“我是一名党员,应当做勤劳致富的表率。”

    提到拉萨“3·14”事件,边琼显得格外愤慨:“解放前,我们过着不像人的生活,干着繁重的活,却没有收获,有困难、痛苦也没人管,没人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稳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过上了像天堂一样的美好生活。达赖集团想搞破坏,恢复以前的旧制度,我们决不答应!”

    卡若区如意乡才旺:“现在生产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生活真是比蜜甜”

    “2006年,政府帮助我们在繁忙的妥昌公路两侧修起了整齐划一、宽敞整洁的新房;去年由国家投资50万、群众自筹40万在村旁办起了采石场;如今全村户户住新房,全村55户每户出一人参加采石工作,一年下来,每户可增收6000元,现在全村生产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生活真是比蜜甜。”

    这是记者在卡若区如意乡达若卡村采访时,乡长才旺的一番肺腑之言。在藏东广大的农村,记者发现像达若卡村这样安居乐业的典型比比皆是。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安居工程过程中,昌都地委、行署为进一步加大增收力度,丰富安居内涵,努力做到“增收到账、安居到户”。 做好水、电、路、讯等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和入户道路硬化、绿化工作。 特别是为增加群众收入,昌都各级政府以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为依托和发展平台,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牧业产业化建设,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等,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和致富门路,有效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并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达若卡村采石场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在把石料运到碎石机里进行加工,整个工地响彻着火热的轰鸣声。“这里一年可以采石5.63万立方米,加工粗细石料4.58万立方米。由于昌都地区各类建设发展很快,加上采石场离县城又近,所以我们的石材非常好卖,群众的收入也是一天天见涨,并带动了附近几个村庄的发展。”才旺说。

    为巩固提高安居乐业建设发展成果的基础,今年昌都还将进一步完善水、电、路、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的规划。通过产业项目配套等手段,逐步建立起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进一步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两基”巩固和扫盲教育等工作,培养有一定文化知识,懂法守法的新农民和能带领农牧民群众勤劳致富的基层干部,促进农牧区的稳定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迈进。

    “今年我们继续完善‘石材加工协会’这一经济组织,进一步做大石材生产加工这一特色产业,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和组织化程度,使群众的增收机制和途径更加完善和拓宽,力争使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全力发展生产,使全体村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的村民会更加心向党、心向祖国,达赖集团破坏我们安定幸福生活的阴谋一定不会得逞。”才旺坚定地说。

    尼木县雪拉村桑旦:“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雪拉村今天的幸福生活”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雪拉村今天的幸福生活,雪拉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共产党的领导。”当了48年尼木县雪拉村党支部书记的桑旦经常重复着这句话。

    桑旦大半辈子的时光是在旧社会度过的,他描述当时的生活状况时说:“那个时候,我从没吃过一顿饱饭,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还要经常受到农奴主的鞭打,那样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啊。”桑旦说:“过去雪拉村村民十分贫苦,90%以上的群众都是一家人挤住在一间又小又破的房子里,而且是人畜共住。由于医疗条件差,当时村民的人均寿命还不到40岁。”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桑旦也开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党的好政策引导下,他带领雪拉村的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现在的雪拉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风纯朴。安居工程的实施,更全面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彻底脱离了人畜共处的局面,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随着生产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现在雪拉村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5岁。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桑旦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无比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