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传统西藏与现代西藏:交融与新生

2014-03-13 20:19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新华网拉萨9月6日电(记者边巴次仁)刚刚结束的“世博会西藏活动周”努力展现了一个延续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西藏形象。这也是当下西藏的真实状况。

    虽不能说传统与现代元素在西藏有着完美的融合,但却是融洽的、和谐的。吞米·桑布扎创制于1400多年前的现行藏文处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化水平的前列,拥有支持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藏文软件。

    印度《瞭望》杂志外事副主编普拉内·沙玛在踏足西藏土地后,感慨“充满活力的拉萨市,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曾在西藏生活工作了26年的作家刘伟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西藏,现代化与古老传统共存;西藏,神话与现实共存。

    传统和现代,对于西藏人来说都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文化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现代化则更注重和强调物质生活的富足。两者的结合,就是当下人们所追求的终极生活目标。

    在西藏,这两者的结合带来了八廓街独特景象:佛音绕梁的大昭寺周边,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家林立;手持佛珠转经的老人,则会在某个兜售杂货的小店内,为几十块钱与店主讨价还价,期间还不忘念诵经文。这样的景象并非没有渊源:1936年,英国人斯潘赛·查普曼在书中记载:这座围绕大昭寺建立起来的小城,聚集着僧侣、贵族、信徒、乞丐,充满着市民气息,同样有着某种神圣的庄严。

    商业元素同样渗透到传统宗教生活中,在“以寺养寺”政策下,很多寺庙开办餐馆、创办经济实体,每年都有着可观的收入;大昭寺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僧人们每人都有一部手机。

    然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从最初的生涩抵触,到适度接纳,到如今已与现代化恰当地融合。这个过程不仅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正确选择。

    在保护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经济的征途中,必须承认政府的努力是巨大而有成效的。一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保护西藏的寺庙,让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古迹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投入空前规模的人力物力发展经济,让传统西藏走向现代。

    政府的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青藏铁路已成为冬季藏青甘等省区藏族百姓进出西藏朝佛的主要通道;每天清晨围绕着修缮两次的布达拉宫转经的人们向世人展示了西藏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实场景;便捷的网络社会让西藏已不再遥远,西藏的农牧民每天可以打开电视收看国内外新闻,也可以乘坐自家的汽车进城来一次大采购。

    当然,只有活生生的传统才具有现代价值。比如唐卡,比如藏戏,比如藏民族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也因为现代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传统的诸多事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走进世博会“西藏活动周”的唐卡、藏戏、卓舞等无不受益于飞速发展的西藏旅游业及其所带动的相关产业。

    于是,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西藏经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西藏起步虽晚,但有些方面比内地一般省市还好,比如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西藏的后发也正是其优势所在,甚至可以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方面的“西藏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