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0:0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这5年,拉萨市城关区攻坚克难,通过了诸多严峻考验;这5年,拉萨市城关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硕果累累。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对口援藏地区的大力支援下,城关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辖区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抢抓机遇,着重调整发展结构,狠抓区域环境优化,大力促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2010年,城关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89.06%,年均增长23.6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57.02%,年均增长9.44%;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60%,年均增长29.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2∶13.4∶82.4调整为1.9∶12.7∶85.4,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十一五”末,城关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60万人次,比“十五”末增长1932.6%,累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828.73%;商贸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精品百货、连锁企业、综合性商品批发市场等多层次、多业态的商贸体系,“十一五”末,实现商贸业总收入58.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50.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4.5%;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累计开发房地产项目26个,住房面积46.8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5.85亿元,对经济发展贡献率达到10%,世邦国际、朗赛花园、德吉花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使城乡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3平方米。
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
“十一五”期间,城关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66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456.34%。实施了阳城广场、城关花园、1478套廉租房、288套干部职工周转房、9个安居点、3342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塔玛小康示范区、拉鲁和八一两个“城中村”改造、6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楼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新增城区道路46公里、乡村公路60公里,水、电、路、讯等村村通工程达到90%,农村电网覆盖率达到100%,极大地改善了发展环境,夯实了发展基础。
2010年,城关区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7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7%,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0元,比“十五”末增长99.99%,年均增长14.87%。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50%,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控制在4.5%以内,城市低保全面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城市发展呈现新气象
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以赛鑫商场、阳城广场、温州商贸城、南亚商贸城为支点的城市东、中、西商业中心基本形成,以德吉路、北京东路、民族北路为基础的餐饮、娱乐、建材等特色街区进一步发展壮大。东城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首府城区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市政道路、管网及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健全,城市街景改造工程取得新进展,城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新体制,街道行政辖区得到进一步明确,新增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六城”同创扎实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的齐抓共管城市管理格局初步形成,首府城市形象日益彰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民生改善迈出新步伐
“两基”教育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5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超过1.6亿元,年均增长39.4%,占本级财政收入的23.7%。教育体系日趋完备,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新建2个乡级文化站、4个村级文化室。公共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服务网点逐步健全,城乡居民就医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环卫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取得重要进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完成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形成“五办一所”的基层组织构架,组建了西藏首支公益性岗位队伍,成立华城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切实提高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
盘点“十一五”,我们清晰地看到,城关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压顶但又凯歌高奏。展望“十二五”,各项任务繁重但又从容坚定。拉萨市委常委、城关区委书记赤列多吉表示,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各族人民乘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东风,团结奋斗,必将全面推进城关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