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文艺事业发展成就掠影:好雨时节百花开

2014-03-13 19:38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好雨时节百花开——西藏文艺事业发展成就掠影

   西藏文化是藏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历史上,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窒息了西藏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使西藏文化日益走向没落和衰败。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西藏现代文化事业建设的大门。一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西藏广大文化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西藏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文艺事业发展如一支奇葩,艺术创作推陈出新,艺术事业发展迅猛,成为各族群众的“精神食粮”。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区初步形成了区、地、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

    专业演出团体:艺术创作推陈出新

    近年来,自治区歌舞团、自治区藏剧团、自治区话剧团依托专业文艺舞台的优势,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火热生活、讴歌伟大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仅仅在“十一五”期间,区直三团先后创作演出了大型歌舞晚会《雪域彩虹》、《向着太阳》、《金色岁月》、《多彩哈达》、《天上西藏》等;美朗多吉个人作品北京音乐会《献给母亲的歌》;大型话剧《宗山魂》、《穿越巅峰》、《扎西岗》;大型京剧藏戏《文成公主》、新编藏戏《朵雄的春天》等。各族文艺工作者在继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中赋予艺术新的形式和内容,演出在区内外、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各地(市)的专业艺术创作力量也先后投入创作。日喀则地区艺术团的大型风情歌舞《珠峰彩虹》、山南地区艺术团的大型风情歌舞《雅砻藏布》、昌都歌舞团的大型民族歌舞《藏东四季韵》等的推出,不仅促进了各地(市)文化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也为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西藏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区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抓好专业舞台艺术发展与建设。一是抓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提升现有创作队伍的创作水平,培养一批能在区内挑大梁、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创作人才。二是抓艺术生产,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加快艺术创新步伐,打造一批在区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艺术品牌。三是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逐步引导、扶持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研究部门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建立一套有利于剧团发展、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精品不断涌现的管理机制和艺术生产演出的运行机制。

    民间艺术团体:花儿朵朵竞相绽放

    除了专业艺术创作外,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团体常年活跃在广袤的农牧区,成为文艺事业发展的有益补充。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表演队达500多个,他们把当地农村发生的事情或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法律等改编成歌舞、曲艺等,用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

    自2002年以来,文化部和自治区政府先后命名了19个“西藏自治区民间艺术之乡”、2个“西藏自治区特色艺术之乡”和5个国家级“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特色艺术之乡”。

    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团最初是娘热乡的一个群众业余艺术团体,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段时间濒临解散。当时,热爱藏戏的格龙加入到这个团体里,他对传统民族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感动了所有团员。他们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白天务农,晚上不顾疲劳坚持排练和演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艺术团面向社会开拓市场,以优质的节目、精湛的唱腔、绝妙的舞姿让人刮目相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我区文艺舞台上绽放出的一朵艳丽夺目的花朵。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该团表演的藏戏《吉祥奥运》更是惊艳世界。

    公共文化服务:服务群众惠及民生

    让所有农牧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区坚持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无论是在城镇还是牧区草原,如今的高原农牧民都能享受政府提供的多种文化服务。

    多年来,我区文化行政部门努力发展扶持农牧区文化、乡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警营文化以及少儿文化和老年文化,群众性文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截至“十一五”末,全区共建群众艺术馆6座、图书馆4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9个、村文化室300余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中心1座、县支分中心73座、乡村卫星三级站62座、流动舞台车13辆,初步形成了区、地、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

    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已建起了7300多座广播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级有线电视站等5种不同类型的机站,并在5年前实现了全区所有建制村通广播电视。目前已开通藏语、康巴语电视广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实现了当天译播。目前,西藏全区广电系统正在人口150人以上的上千个自然村开展“村村通”工程。

    近3年来,我区已建立了近700个“农家书屋”。今年,中央和西藏地方财政又下拨了2640万元“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再建1320个“农家书屋”,为每个书屋都配备500种以上的各类图书和1500多册的音像资料。预计今年年底,“农家书屋”将覆盖全区所有建制村。

    即使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区,基层文化工作者也克服种种困难,不仅为群众搭建了固定设施与流动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今,阿里地区和下辖7个县都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设有符合标准的电子阅览室,为群众免费提供上网服务,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熊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