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18:18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日喀则市定结县,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美誉的陈塘镇,孕育了夏尔巴人独特的民族文化,赋予了夏尔巴原生态歌舞更多的灵魂,夏尔巴歌舞传承人朗嘎就生活在此处。2011年5月23日,“陈塘夏尔巴歌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5月,朗嘎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今年54岁的朗嘎是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传承夏尔巴歌舞的“活化石”。“自我记事起,我就和妈妈一起唱歌跳舞,妈妈教会了我很多歌曲和舞蹈。”提起与98岁的妈妈度过的幸福童年,朗嘎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一旁的老人拉起女儿的手即兴唱起了儿时教给她的夏尔巴民族歌曲。
悠扬的歌声是在讲述夏尔巴的历史文化,也是在赞美美丽的风景。朗嘎告诉记者,这里的山山水水,身边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是她们歌唱的对象,也是她们舞蹈的来源。干农活闲聊时大家都会唱歌跳舞来诠释自己的心情,即使邻里间发生矛盾,大家聚在一起唱一首歌也就化解了。
“遇到重要节日,村里的妇女们都会盛装打扮,大家身穿黑色的‘氆氇’,头顶戴鲜花和孔雀羽毛点缀的帽子,脖子上挂着二百多个银环连成的项链,胸前挂着6个银制的小串子,腰部系着银腰带,手腕上戴着大白海螺,耳朵上戴着“阿龙”(金子耳环),胸前戴“嘎乌”(金银饰品),手牵着手,哼着夏尔巴原生态歌声,首饰闪闪发光,叮当作响,与周围的山水映衬出一幅美妙的画卷。”朗嘎指着周围的山水说道,并轻声唱起来,一旁的母亲不时也跟着唱上几句。
记者了解到,夏尔巴原生态歌舞也经历过一段生死考验,在2011年才迎来了高光时刻。因为夏尔巴歌舞教授难度大,很多歌词是靠亲口相传继承的,加之年轻人对夏尔巴歌舞的历史不够了解,夏尔巴歌舞传承一度陷入“囧途”。
“夏尔巴歌舞的传承方式是面面相传,口传心授,与现代音乐歌舞不同,而且歌曲都是夏尔巴语,外人很难听懂。有很多孩子缺乏学习的耐心,都想到外面闯一闯,对夏尔巴歌舞的传承价值认识不够。”朗嘎说。
为了将夏尔巴歌舞传承下去,让参与练习的学生能够留得住,朗嘎经常自掏腰包给参与练习的学生买吃食,还给他们发奖金,让他们更加积极地练习,她觉得传承夏尔巴歌舞对她来说是一种责任,是她对家乡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朗嘎的儿子普布被妈妈的这份坚守所感染,大学毕业后在传媒公司工作的他,经常带媒体工作人员和民俗学家到陈塘拍摄夏尔巴歌舞,拍摄陈塘自然风光。
为了将夏尔巴歌舞传承下去,当地政府积极联系各个部门,采取各类措施保护夏尔巴原生态歌舞,并修建夏尔巴歌舞传习所,将传习所装修为传习与展览为一体的场所,交给朗嘎和她的学生打理,让他们在学习传承夏尔巴原生态歌舞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收入,而游客在该场所一楼餐厅品尝夏尔巴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夏尔巴歌舞。
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加大了资金补贴,朗嘎现在每年可以拿到6万元的专项资金,镇里还组织了文艺队,现在有23个学生跟着朗嘎学习。(张艳丽 记者 次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