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50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3月28日,是我国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50年前的这个日子,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的民主改革运动,在中国西南部雪域高原上展开。从此,世界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没落的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土崩瓦解,百万农奴从“会说话的牲畜”变成了国家的主人。纪念这场波澜壮阔的农奴解放运动,更加清晰地认识民主改革在西藏发展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进而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对于开辟西藏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民主改革带给西藏社会最深刻的变化,是人的命运的改变,百万农奴从此获得了自由的新生。
从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反对人身依附和减租减息的“三反双减”,到没收和赎买农奴主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分配给人民群众,两年多内基本完成的民主改革,摧毁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经济基础,废除了“三大领主”对广大农牧民的人身奴役与经济剥削,昔日百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生存权、发展权,成为西藏的主人,在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组织团结领导下,开始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西藏。
民主改革把“人权”两个大字镌刻在了“世界屋脊”之上。它的宏大规模和深刻影响,不亚于世界上任何地区的任何一次“废奴”运动,在西藏发展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5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变化之大,世间罕见。
数字是枯燥的,却最直观、最有说服力。
在旧西藏,占人口95%以上的农牧民几乎一无所有,终身负债;1978年以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2008年达到3176元。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2008年西藏7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其中70个县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文盲率下降到2.4%。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而目前基本实现县县通柏油公路,拥有和在建机场5个,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旧西藏100多万人口中,约90万人没有住房;目前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到33平方米,农牧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达22.83平方米。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医疗卫生机构;2008年西藏共有卫生机构1339个,人均预期寿命由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
西藏的发展进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半个世纪以来,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惠及西藏民生的特殊政策,全国人民给予西藏同胞无私的支援,使西藏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和稳定局势两件大事,确保西藏经济的加快发展,确保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确定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和一系列支持西藏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政策措施,为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充分保障。如今,“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已成为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耳熟能详的词汇。一个又一个重点工程支撑着西藏发展,一批又一批援藏项目改变着西藏面貌,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足迹丰富着西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史,并深深铭刻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
西藏50年的沧桑巨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西藏不断深入人心的结果;西藏50年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背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西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才能使西藏人民拥有和谐稳定的生活,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持不懈的奋斗。民主改革开启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经过民主改革50年的风雨洗礼,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西藏各族人民认识更清醒,信念更坚定。坚持中央确定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就一定能迈出新步伐。
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行动境界,而且会以其所蕴涵的精神、所揭示的规律,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西藏民主改革50年的光辉历程波澜壮阔,伟大成就举世瞩目,犹如一座巍巍丰碑,耸立在西藏各族人民心中。它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实行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和西藏历史的必然选择,是西藏经济社会实现伟大跨越的关键抉择;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的前途命运才能掌握在西藏人民手中,西藏的发展才能不断开辟光明前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能更加繁荣昌盛;只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西藏各族人民才能在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创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