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藏东大地插上腾飞翅膀
——重庆市对口援藏昌都20年纪实
本报记者彭虹 实习记者黄凯
20年,藏东高原沧海桑田。
20年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支援下,数以百计的重庆市援藏干部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藏东大地上,谱写下一段段波澜壮阔的诗篇,推动昌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年来,重庆市援藏资金和项目不断向民生倾斜,极大地改善了昌都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如开展“促进藏籍大学生就业”活动,市人社、教育部门先后协调和动员131家企业,为昌都籍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投资约400万元,改扩建了类乌齐县水厂及应急水源管道。按照日均供水能力2000吨规模设计,该水厂可满足县城8000人口日常生活及工商业需求。
总投资300多万元的芒康县电视台大楼及数字化改造项目,则实现了电视台数字化安全播出,添置了录音、采编、制作等有关的设施设备,增强了电视台的传播能力。
……
党中央、国务院布局西藏发展新蓝图
全国支持西藏,是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80年、1984年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1994年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作出了中央各部门和15个省市“对口援藏、分片负责、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并动员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援助西藏建设了62个项目,开创了全国支援西藏的新局面。随后的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更是为西藏飞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指明了方向。
重庆市作为一个最年轻的直辖市,也步入了对口援藏昌都的行列。在这20年里,重庆人民与昌都各族人民群众共同担负起建设美丽昌都,实现昌都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重任。
20年来,重庆市连续选派7批169名援藏干部赴昌都地区工作,从新农村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入手,为昌都发展注入活力。
20年来,重庆市共建成援建项目99个,援助资金、物资共计7亿元,完成昌都昌庆街及广场、昌都图书馆等多个重大项目,对促进昌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社会和谐稳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援藏工作
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对口援藏工作作为事关祖国统一和安全,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
重庆市从直辖起就成立了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发改委、财经、经信委、农委等十多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在市经信委设立了援藏办,派遣专人负责日常事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两次听取援藏工作汇报,对昌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高度关注,每次昌都领导到渝衔接工作,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接见,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经常过问援藏项目落实情况,市援藏办尽心尽责协调落实相关事宜。
精心选派援藏干部
20年来,重庆始终把援藏干部选派作为重要基础和前提,采取自愿报名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定向选派与面向全市选拔相结合,层层遴选与严格考察、组织审定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把握坚持选派标准、坚持对口选派、坚持比选择优“三个坚持”。注重人岗匹配、 注重选派年轻干部、注重优化团队“三个注重”。在选派的基础上,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配合昌都地委、行署做好援藏干部的教育管理工作,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突出、适应艰苦环境、严于律己、清廉的干部队伍。成立重庆市援藏干部工作队。由援藏干部领队担任队长,昌都地委组织部援藏副部长担任联络员,探索建立系列规章制度。干部进藏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探索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如援藏干部的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公文处理制度、公寓管理制度、定期娱乐活动制度等,使干部在西藏工作既紧张严肃,又轻松愉快;提出严格纪律要求。
要求全体援藏干部在受援单位尊重领导、服从安排,尽职尽责做好单位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工作制度和纪律要求;定期开展交心谈心。援藏工作队通过定期与援藏干部交心谈心、走访援藏干部所在单位等方式了解援藏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处理,让大家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加强昌渝两地的沟通交流。市委、市政府,援藏干部派出单位定期与昌都地委、援藏干部领队沟通,了解好干部的工作、生活等情况,掌握思想、工作状态。
政策激励援藏干部
为了鼓舞和调动援藏干部的积极性,重庆市采取了各种政策激励的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援藏干部奖励机制,妥善做好援藏干部返渝工作安排,积极协调资金为援藏干部建立文体活动室,使援藏干部在藏期间安心工作,开心工作。通过进藏考察慰问、召开迎春座谈会、组织健康体检等方式,对援藏干部做到政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怀。同时,组织援藏干部家属、市内主要新闻媒体记者,对援藏干部进行慰问和访谈,并就有关援藏干部工作与昌都地委、行署主要领导交换意见,确实保障工作队有序运转和重庆援藏工作的强力推进。
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在自身尚处于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阶段的情况下,始终把对口支援昌都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把支持昌都当成重庆自己的事业。从1995年以来,重庆市先后向昌都地区选派7批105名三年期党政干部,在藏得到了锻炼,思想政治更加坚定,工作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为昌都地区培养干部,先后分4批选派了1142名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赴重庆进行为期2个月的挂职锻炼。每年选派20名党政干部到重庆对口区县挂职半年,每年还安排80名党政干部赴重庆市委党校学习培训。通过干部的双向互动,为昌都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促进了一批青年就业
重庆市在援藏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促进昌都青年人的就业和创业工作,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援藏座谈会召开以来,重庆市共举办就业援助昌都专场人力资源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944个,吸纳134名高校毕业生、中职班毕业生、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同时,帮助开展创业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49名,举办创业培训师资班2期,培训师资50人;援助物资金额达216.17万元。
援建了一批民生项目
20年来,重庆市历批次援藏干部讲政治、顾大局、讲奉献,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想昌都之所想、急昌都之所急、办昌都之所需,援藏资金项目力度逐步加大。截止2014年5月,累计筹措援助资金、物资共计6.83亿元,完成昌都昌庆街及广场、昌都图书馆、地委党校,芒康县行政大楼、重庆大道、巴渝广场和广场道路整治,类乌齐县政府广场、广播电视台改造、干部周转房和幼儿园等建设项目93个,建成一批示范带动性效果好、经济效益佳的产业项目。“十二五”期间,按中央要求,重庆市援藏资金以2011年5300万元为基准,每年递增8%,五年累计3.11亿元。同时,在2013—2015年期间,安排13208万元计划外专项资金。除中央规定的援助资金外,重庆市将援藏资金每年递增比列由中央规定的8%提高到16%,另外再安排1个亿用于昌都地区提升行政能力和改善民生工程项目,有力推动了昌都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助推了一批科技项目
为让支援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重庆市还注重援助与培训兼顾,通过科技援助和产业援助,增强昌都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自1996年第一次科技援藏大会以来,重庆市通过科研项目合作、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援藏工作,推动昌都地区科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展现良好的发展局面,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先后落实科技援藏项目10余个。重庆市科委援助的《昌都地区八宿县微水发电》项目,解决了当地56户521人的生活用电问题;在昌都青稞收获的关键时节,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按期派出测土配方施肥援藏专家组,赴昌都地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援藏工作;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爱助童心”医疗队定期赴昌都开展义诊,并组织医疗专家奔赴类乌齐、丁青两县,对先心病患儿进行筛选,免费为他们提供手术治疗等。
经济发展,产业先行。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重庆市积极动员和组织企业到昌都来投资,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目前,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太极集团等一批企业分别与昌都地区行署和类乌齐、芒康两县就水电开发、中药材研发及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产品深加工、旅游、三产服务等项目签订了投资协议。部分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今年,重庆市政府还安排北部新区对口支援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除给予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技术支持外,还出资5000万元为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条干道公路,并注资2000万元与昌都地区共同组建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昌都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科技人才的支撑,昌都在追赶跨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重庆市积极实施人才、技术援藏工作,助推昌都跨越式发展。据了解,20年来,重庆市先后向昌都地区选派7批64名三年期专业技术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从2013年开始,重庆市连续三年每年为昌都地区选派短期援藏专业技术干部50名,截止目前,已经选派2批99名短期援藏专业技术干部进藏工作。重庆专业技术援藏干部进藏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昌都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促进科技进步,在教育、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卫生等方面创造了一批标志性业绩。
据统计2013年,昌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5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5.4%;接待游客96.46万人次,同比增长3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18.3亿元、46.4亿元、47.8亿元,同比增长3.9%、43.3%、2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36.4%;税收收入10.5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比增长62.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831元(其中现金收入4600元),同比增长17.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120元,同比增长9.8%。
每一组数字递增的背后,都有重庆市援藏的贡献。20年来,在“输血”、“造血”双驱动下,昌都经济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
20年沧桑巨变,20年跨越发展。重庆市与昌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架起了“昌渝”两地深厚的友谊桥梁,铸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展望未来,重庆市和昌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携手共进,越走越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