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9 09:5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原题:念好“三字经” 筑巢促发展 ——昌都工商部门大力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纪实
在卡若区城关镇的昌庆街、阳光百货、蔬菜批发市场等地方,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气兴旺、商机繁多、市场繁荣,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藏东商贸物流中心的雏形也初步显现。这和昌都工商部门的积极作为密不可分。
近年来,昌都地区工商局为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按照自治区“五放”要求,围绕“宽、优、多”三个字做文章,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努力打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筑巢引凤、放水养鱼,为推动昌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放宽政策招企业
“我们一直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原则,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支持个体经济发展,实行零成本注册,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切实减轻非公有制经济的负担。”昌都地区工商局局长杨荣峰告诉记者。
昌都工商部门紧紧抓住服务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本着“放宽政策,降低门槛,放开搞活,放水养鱼”的原则,进一步放宽企业、个体私营经济主体准入的条件和资格,简化各类市场主体前置手续,制定了一系列落实优惠政策的措施和办法,出台昌都地区投资发展指南,举办企业法人培训,提升投资人经营管理能力,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百分之百得到兑现。
昌都地区从2011年11月份实行“零成本”注册,全部取消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行政收费,为879户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免除登记费、工本费、年检费、变更登记费等20多万元,为2938户市场主体办理业务3600多项,简化注册登记审核手续5项,平均缩减办事时限3天。
优质服务暖人心
在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昌都的过程中,昌都地区工商局专门派出3名工作人员,3次到公司开展上门服务,现场办公,仅用7天时间就使该企业在昌都成功注册落户。
严格实行“一审一核”和简易登记事项“审核合一”,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开展“擦亮服务窗口”、“流动红旗窗口”、“岗位明星”、“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编印《办事指南》和注册登记示范文本,制作政务公示栏,印发服务手册,设置咨询服务台和群众意见箱,公开服务举报电话,积极实行“零距离”服务,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快登记、早发照、早经营。
围绕全地区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对新组建的矿产、水电、建筑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做到事前介入引导、事中监督、事后跟踪服务。积极向自治区工商局争取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权限,成为全区唯一具有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权限的地市级工商局。同时,将地区工商局公司登记注册权限下放至11个县级工商局,方便企业就近注册,提升工商机关高效、快捷、便民服务的办事水平。
多措并举引投资
多年来,昌都地区工商局坚持“三优先、过三关、三确保”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的经济主体,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一县一品、一县一特色、一县一龙头”的要求,主动介入招商引资、特色优势产业和企业发展,吸收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使农牧民走出帐篷闯市场,走出牧场进商场。
同时,大力扶持组建了丁青虫草、芒康达美拥红酒、类乌齐牦牛肉、八宿荞麦、江达木刻、洛隆糌粑等龙头产品企业16户,申请注册地理商标16枚。加大商标注册指导和政策引导力度,扎实推进著名商标的推荐申报工作,强化商标在帮助企业打响品牌、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切实增强非公经济品牌的竞争力。现在,全地区注册商标38枚,正在申请注册商标10枚,著名商标3枚。
目前,昌都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呈现喜人的发展态势。截至上半年,全地区各类市场主体14448户,投资人37040人,注册资金37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户数14003户,注册资金15.4亿元,投资人37040人。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地区非公经济税收9亿元,占全地区税收总额的八成多。(记者 闫党恩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