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昌都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走笔:厚植底色 逐绿前行

2021-03-31 06:0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昌都市洛隆县康沙镇也堆村村民阿旺群培有好几亩闲置的土地,几年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阿旺群培和村民一起在闲置的地里种上了一棵棵松树苗,苗木的茁壮成长,让也堆村变得绿意盎然。

多年来,昌都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程,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取得了良好成效。

筑牢生态屏障

推动绿色发展

一直以来,昌都市加强构筑生态屏障,用绿色和天然点缀三江大地,一幅地绿人宜的优美画卷在藏东大地舒展开来。

2016年以来,昌都市共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无树村”368个、“无树户”36122户,共栽植苗木130余万株,累计新增人工林地40.86万亩,退耕还林面积达到24.5万亩、退耕还草面积达到3.468万亩,森林抚育87.84万亩,封山育林完成9.409万亩。

目前,昌都市湿地达10.5万公顷,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区、县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地8个;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公园30个,总面积达74.33万公顷,占昌都国土面积6.84%。

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昌都市对全市3556万亩公益林进行全面管护;实施“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57244.8亩;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73441.8亩;退牧还草中实施休牧715万亩,人工饲草3.678万亩,草种改良27万亩。

突出重点领域

守住碧水蓝天

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昌都市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昌都市狠抓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监管,在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主要监测指标有COD、氨氮、PH等,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主要污染物监测,结果显示,各项污染物排放达标。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去年,收集到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检测报告91份,监测指标全部达标;收集到全市24家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基础信息;完成56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调查核实入河排污口62个;为摸清非道路移动机械底数和排放水平,发布了相关通告,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301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昌都市大力开展土壤污染、白色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监管工作。2020年,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184.8吨,跨市转移过期药品、化学试剂、过期兽药等危险废物62.6吨,跨省转移煤焦油63.14吨。

发展生态经济

造福一方百姓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能改善百姓居住环境,还能依托生态带来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好循环互动。

2016—2019年,昌都市累计向群众兑现草奖补助资金8.86亿元;精准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性岗位,全市20余万名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成功打造了昌都市卓卓康巴文化旅游月、茶马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旅游活动,正在形成“7(317国道)进8(318国道)出”的旅游新格局;5年来,实施旅游项目30余个,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旅游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176万人次、14.4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86.2万人次、23.5亿元。

大力推进“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建设,果多、觉巴、瓦托水电站建成投运,累计发电量达31.72亿千瓦时;建成11个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装机规模为23万千瓦;玉龙铜矿、卡玛多菱镁矿达到了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正式选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2019年1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昌都市国家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如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给昌都市各族群众带来了更多生态福祉,护绿、爱绿、逐绿成为了三江儿女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