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昌都时政>

“藏东粮仓”,迈步农业现代化

2020-09-25 23:49 来源:昌都发布 点击:0

近年来,洛隆县通过建设种子加工厂、开展农技培训、推进农业机械化等,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并肩负起为全市供给包衣良种的重任

“藏东粮仓”,迈步农业现代化

 

图为种子加工厂工作人员在给青稞种子包衣。

今年,洛隆县依托全市唯一一家种子加工厂,向昌都其余10个县区供给包衣良种50.51万公斤,再次彰显了作为“藏东粮仓”的地位和贡献。
 
洛隆是自治区粮食主产区之一,素有“藏东粮仓”之称。该县对农业发展高度重视,鼓励群众开荒种粮,保证粮食产量;倡导施用农家有机肥,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
 

目前,该县耕地面积达8.78万亩,年产青稞2150万公斤、小麦490万公斤,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粮食绿色生产标兵县、自治区级青稞产业化发展先进县。

 

“青稞、小麦除了自给自足,还有盈余。其中,一部分用于跟牧区交换肉类,一部分为县国有独资的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提供原料,一部分销往其他县区。”该县草原监理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站原站长辛志荣介绍。

 

 
 
与此同时,“藏东粮仓”不断开展良种推广工作。

 

2008年,迫于当地种子品质退化、亩产降低、易发生病虫草害,洛隆县开始引进良种,建设2000亩良种繁育基地。今年,青稞、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分别已达17936亩、3780亩。

 

随着良种繁育面积的增加,该县于2017年8月开始建设全市唯一、自治区少有的种子加工厂,并于当年12月投产。加工厂总投资900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配有一条加工能力为5吨/小时的种子加工流水线,可自动化完成种子的精选、包衣、包装。

 

“包衣,是指将杀菌剂、杀虫剂等包裹在种子外面,以提高抗病性、加快发芽、增加产量的一项种子技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吴文得解释说,“良种繁育,提供的是种子原料;加工厂,则把种子原料加工成种子产品。”

 

以前,我市各县区的良种需要从日喀则、山南等地调运,加上运费,每公斤在9元以上;加工厂建成后,解决了调运难题。今年,该县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了70万公斤良种,带动增收;加工后,扣除本县使用的,其余按市农业农村局及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的价格,提供给其他县区。

 

此外,该县还通过开展培训、选聘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向农民推广良种种植等农业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去年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53%、45%、56%。
 

 
 
54岁的孜托镇格亚村村民其布达瓦说,以前,他手播本地种子,每亩地用种量为50公斤,年产青稞100公斤,每公斤卖2元,收入仅200元;现在,他有16亩良种繁育田,机播一级良种,每亩用种量仅需15公斤,年繁育二级良种340公斤,每公斤卖5元,如果不自留,收入可达1700元。今年初,他向加工厂出售2500多公斤良种,收购价约1.25万元。

 

“加上种植和养殖收入,日子过得比原来好多了。”其布达瓦开心地说,他重新装修了房子,还添置了面包车和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