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9 11:00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来到昌都,无论听谁提起羊,第一句听到的肯定是“阿旺绵羊”。体格大、口感佳、种群基因纯度高,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贡觉县一直致力于将“阿旺绵羊”打造成龙头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羊”光大道。在核心养殖区外,该县还扶持了19个专业养殖村,注册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陆续带动了6000余户群众参与到“阿旺绵羊”产业链建设中。截至目前,全县“阿旺绵羊”存栏11万余只,饲草基地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而这只是昌都市农牧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昌都市加快推进农牧业“三转三变”,大力实施“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建设,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牧)户”“基地+专合组织+市场”和农牧业特色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模式,具有昌都特色的饮料、酒业、林下资源和卡若香猪、红拉香鸡、类乌齐藏香牦牛肉等100多种产品经过深加工进入市场。
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丁青县嘎塔乡是纯牧业乡,长久以来,一直受冬春饲草料不足问题的困扰。2016年,结合实际情况,该县在嘎塔乡嘎塔村开工建设了8000亩人工饲草料基地。
欧朗是嘎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在人工饲草料基地干活的他,可以说充满了活力。欧朗告诉记者:“2016年,基地就免费送了我十大捆干饲草料,家里的牛羊冬春再也不愁饲草料了。而且在基地干活,每天还有200元的收入,比以前纯放牧强多了。”
饲草料只是昌都市“七大种植”基地中的一项。为解决全市粮食、蔬菜、瓜果种植区域分散、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很好布局等问题,昌都市充分利用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气候湿润等优势,大力实施葡萄、荞麦、蔬菜、干鲜果、藏药材、芫根、饲草料“七大种植”基地建设。
截至2017年底,在芒康、左贡建成葡萄种植面积7573亩,在类乌齐建成芫根种植基地2000亩,在丁青、类乌齐、卡若区建成藏药材种植基地500亩,在八宿建成荞麦种植基地6000亩,在芒康、左贡、八宿、察雅打造果业基地1400亩,在洛隆县建成青稞一、二级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建成饲草料基地1.35万亩。
同时,针对全市畜牧业有资源无亮点、有特色无优势、有产品无规模、产业聚焦不够、“小、弱、散”等问题,昌都市坚持把规模养殖、做大做强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五大养殖”基地建设。
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康巴香猪基地10个,育种扩繁基地3个,养殖康巴香猪近6万头;建成康巴香鸡繁育与养殖基地8个,养殖康巴香鸡12万只;建成“阿旺绵羊”保种扩繁育肥基地2个,养殖“阿旺绵羊”9.4万余只;引进益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高产奶牛养殖场,全市引进奶牛1804头;建成高山草地畜牧业养殖基地,育肥饲养类乌齐牦牛2万头。
现如今,昌都市“五大养殖”基地、“七大种植”基地布局已基本形成,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离全市“八个自给”的目标更进一步。
主体带动提高产业效益
藏家牦牛股份公司,是藏东最大的牦牛肉加工企业,是昌都牦牛产业龙头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关晓成告诉记者:“2016年,我们以‘基地+农户’的形式从群众手中收购了600多头牦牛,帮助群众实现增收,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类乌齐县桑多镇巴仁卡村的多吉拉措和姐姐扎西拉姆一起在公司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了。她在包装车间工作,每月有近3000元收入,有时还会发奖金。“收入稳定,比以前在家务农强多了。”多吉拉措高兴地说。
近年来,昌都市坚持把农牧业龙头企业作为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强农畜产品基地和农牧业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向“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经营组织发展,加快了全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牧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政策支持、技术服务”的运作模式,以扩大种植、养殖为突破口,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发展合作社22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18家),实现收入1.02亿元,加入专合组织农户约1.5万户,通过专合组织实现户均增收7000元;共有龙头企业18家,实现产值1.48亿元,带动农户9500户,户均增收3000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4%,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昌都市农牧局局长嘎玛达吉表示,2018年,昌都市将继续培育新型农牧业主体,加大龙头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力争培育新增龙头企业5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40家。
新型体系推进持续发展
新型农牧产业体系,无论是农牧产业的发展方式,还是销售方式,都与传统有很大差别,可以通过昌都市农牧业2018年发展目标,直观感受。
目标一:以农业产业化、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为方向,促进以经验为先导的传统农牧业向以科技为先导的现代农牧业转变。
目标二:以市场、产业和规模效益为导向,做大做强做优现有特色农牧业产业,引进一批知名企业,扶持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能人队伍,促进单一种养殖业向综合农牧业转变。
目标三:促进农牧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试点开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走融合发展路子,使农牧业从单纯农畜产品保障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领域拓展。
目标四:探索建立种养循环农牧业示范区,积极推进经开区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目标五:探索建立集体资源资产共享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引进培育机制,创新产业扶贫帮扶机制,着力构建规模发展、示范推广、惠及群众、互利共赢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体系。
昌都市委书记阿布表示:“立足藏东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路子,形成‘混合动能’,推进农牧产业持续发展,是昌都市农牧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