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同唱团结歌 共谱和睦曲——记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洛隆县硕督镇

2017-09-27 19:27 来源:西藏日报 点击:0

硕督镇,位于洛隆县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回望历史,硕督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川藏要道上的重镇之一。

在硕督镇硕督村村头,生长着两棵树,村民叫它“团结树”,也叫“藏汉姻缘树”。这两棵树已经有500多年了,是每一对藏汉结合家庭的见证。每年过年,这些藏汉家庭就会到树前祈福、许愿。

据了解,从清朝开始,硕督村就有着与汉族通婚的传统。清代时期驻军中,汉族与硕督村藏族同胞通婚的后代目前已知的就有15人。从那时到现在,这里的群众不分民族和地域,在婚姻、风俗和生活习惯上共通、共融,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近年来,硕督镇各民族之间相互联姻日益增多,目前形成了以藏族为主,汉、回、土家、门巴、傈僳等多民族共存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镇里有联姻家庭26对。每次各民族通婚,镇里都会为他们举办婚礼,帮助他们安家置业。

2012年5月,洛隆县在硕督镇为9对藏汉联姻新人举行了盛大的集体婚礼。

2015年,硕督镇为4户联姻家庭修建了8座温室大棚。通过他们开展大棚蔬菜种植试点,在全镇开创了求发展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边色卓玛和刘远树夫妇通过多方学习,对种植技术进行改良,当年蔬菜产量明显提升。2016年,在政府的扶持下,边色卓玛和刘远树承包了12座温室大棚,将产出的蔬菜销往县城,半年增收6万多元。

在这里,藏、汉等民族间犹如茶与盐巴般的感情越来越浓,唇齿相依的关系越来越密,“团结族”家庭越来越多。这些普通家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族团结。

硕督镇中心小学的坚参、赵春花夫妇是西藏大学的校友,两人同时来到硕督镇当教师。

在工作中,两人一起探讨交流,在生活中,也经常相互扶持,正因为有了包容和理解,二人才能在硕督镇中心小学一待就是七年。

2013年,夫妻两人都担任毕业班教师。当时,赵春花已有五个月的身孕,为了更好地照顾面临升学的学生,她与坚参陪学生住学生宿舍,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学习。

在硕督镇中心小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师要当“吉祥三保”,即保安、保镖、保姆。为了学生的安全忘记自身安危,为了学生的生活起居担负起“母亲”的职责。

2016年,一名叫次仁措姆的学生,偷偷在赵春花的包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很喜欢你,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这是孩子对老师的感恩,让赵春花到现在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镇中心小学文艺表演、硕督村民族团结联欢会、硕督镇机关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硕督寺管委会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欢声笑语,展示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盛景。

如今,在硕督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许多汉族群众的生活习惯:

清朝时期,驻扎在硕督镇的军队教当地群众腌制酸菜,这一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源自陕西汉中地区制作锅盔的工艺和模具,如今仍在硕督流传,个别村民家还保留着过春节和藏历新年制作锅盔的习俗;

在硕督寺,乾隆年间的瓷瓶、锦绣八仙图、汉字木刻以及部分佛像、唐卡等文物,更是见证了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历程。

硕督镇副镇长刘志兵介绍说,下一步,硕督镇将结合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等,三年内分期打造75座民族特色新住房,并修建室内电影放映室等文化娱乐场所、村民活动广场,不断完善水、电、路、邮、讯等基础设施。

放眼硕督,各族同胞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他们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民族团结已然成为一种态度、一种追求、一种传统,永远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