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钢筋、砖等建筑材料堆放有序;部分已完工的二层小楼整齐排列,尚未完工的也具雏形;轰鸣的卡车、吊车穿梭其间,施工人员干劲十足……
澜沧江畔,年拉山下,察雅县吉塘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好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旦增玉珍是吉塘居委会宗沙自然村村民,全家6口人,老母亲卧病在床,家中仅靠她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得知要易地扶贫搬迁,旦增玉珍带头拆除家里的房子。她告诉记者:“打零工不长远,收入断断续续,实施扶贫搬迁,才是我们贫困户的希望所在。”
易地扶贫搬迁,仅是昌都持续大力开展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昌都通过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医疗卫生、转移就业、社会兜底、结对帮扶等项目和政策的实施,使脱贫攻坚工作亮点频现,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致富成果,在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生动画卷上绘就了浓重的底色。
截至6月底,全市已实施各类产业项目116个,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143个点,开工率94%;招收护林员22435人,实施了重点区域造林工程3.5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8215亩;实施了全市17.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100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28人,成功实现了5197名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昌都交出了不寻常的答卷。
科学定位
——制定“扶贫战术”
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昌都的基本市情。今年初,自治区给昌都市下达了5189户、2.92万人的脱贫任务。在此基础上,昌都市自我加压,提出“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脱贫目标,今年计划完成脱贫9196户、4.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7440户、3.48万人。 2月25日,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
成立攻坚领导机构,落实责任。昌都市调整充实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使全市上下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清晰、条块结合”的领导体系和指挥体系。
为使脱贫攻坚责任上肩、任务压实,昌都市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实绩考核范围,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制定脱贫攻坚规划。昌都市先后精心编制了《昌都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15个专项方案,为每县(区)、每乡(镇)、每村(居)脱贫攻坚“量体裁衣”,保证脱贫攻坚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时限、有责任主体。
配套政策支持脱贫攻坚。昌都市制定出台了符合实际的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农业补贴、生态补偿、教育扶持等配套政策,并确定市、县(区)每年拿出上年度本级财政收入10%以上的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同时,昌都市还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筹建了昌都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扶持项目资金整合方式,加大资金筹措力度。
精准到户
——量身定制“脱贫攻略”
精准识别农村扶贫对象和建档立卡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基础性工作。昌都到底怎样从全市78万人口中将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出来的呢?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要求,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制定出台了《昌都市脱贫攻坚精准识别工作方案》和《昌都市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卡》,组派市县乡村联合工作组深入农牧区一线对全市17.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再核实、再对档。
识别工作中,由市(师)级干部包县、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入户,坚持“六看四访三公二审一告”五步法进行调查,做到应退则退、应扶则扶,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切实摸清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底子。同时,突出在“两严一公开”上下功夫,做到了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该有的环节一项不落,应扶尽扶、应退尽退,一户不少、一人不漏,准确掌握了全市贫困对象的基本信息、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6万户17.05万人,占全区的28.9%。计划:产业发展脱贫2.60万户12.9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2.08万户10.33万人,生态补偿脱贫2.17万户10.92万人,发展教育脱贫1.53万户2.90万人,社会兜底脱贫2.09万户4.01万人,为全面推进精准脱贫找准了“靶向目标”。
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就是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
吹响集结号
——合力谱写“脱贫战歌”
蓝图绘就,目标确立,措施明晰后,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积极行动,迎着冲锋号角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半年下来,昌都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据昌都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最新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昌都市共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116个;共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62.0166亿元,已到位资金19.2852亿元,下拨各县(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2.542亿元。自治区已拨付我市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7亿元,已全额拨付各县(区);筹集医疗救助资金4557.13万元;到位生态补偿资金1.14亿元;到位偏远农牧区薄弱学校改造资金3.7亿元;落实城市低保资金2169万元、农村低保资金5795.62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217.23万元。第一、二批152个点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143个,开工率为94%,完成投资5.4亿元,全面启动了扶贫开发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搬迁6447户3485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82户24419人)。
首先,建材统购到位。由市投资公司作为采购主体,积极与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衔接,目前第一批水泥采购量31760.6吨,总价1700万元(不含运费)。同时,由市投资公司、发改、财政、住建、审计等部门组成的政府联合采购组赴成都进行钢材统购,第一批2660吨钢材统购合同已经签订,中标供货价格平均为2300元/吨,总价610万元。
其次,贷款衔接顺利。我市主动加强与各驻藏驻昌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通过申请金融机构贴息贷款和融资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渠道。目前,已与农发行西藏分行签订了60.47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协议,到位贷款资金18.07亿元,占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总额的30%,后续资金正在抓紧衔接。
另外,生态、教育脱贫有序推进。先后招收护林员22435人,实施了重点区域造林工程3.5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8215亩;偏远农牧区薄弱学校改造到位资金2.4亿元,市第二小学,俄洛园丁小区,洛隆县第二幼儿园等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整合工会、团委、民政、民宗等部门的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筹集昌都市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230万元,已资助贫困学生254人,落实资助金32.7万元,落实“三包”经费3.08亿元、营养餐上半年资金3291.64万元;通过与经开区、移动公司、石油公司等企业联系,推荐毕业生就业10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