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翱天际 红光耀三江
——近年来昌都基层党建工作发展述评
本报记者 杨顺芳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一个社区,一片和谐……
在昌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总有一股力量鼓舞着三江儿女,总有一种精神让党旗熠熠生辉。
一个个亮点工作映入眼帘:“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双模双建”、“四个认同”和开展 “四个揭批”、夯实“三个基础”、“强乡兴村强基固本工程”、“党员素质大提升”以及“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大测评活动”、“两年工作亮点交流、特色展示、典型推广、实绩亮相、相互学习促进评比活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三个一’”……
从机关到企业,从城镇到农牧区,从城市中心到偏远山区,这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如汩汩清泉,在火热的“六个新型昌都”建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和谐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创新之举永无止境
在充满神奇的三江大地,党建工作从来不乏亮点创新,始终走在全区前列。
近年来,地委、行署紧紧围绕发展稳定大局,创造性地开展了“一坚定三忠于”、“三热爱三创建”、“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双模双建”、“强乡兴村强基固本工程”、“党员素质大提升”活动。
2013年昌都从地、县、乡三级机关选派100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2014年,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大测评活动”、“两年工作亮点交流、特色展示、典型推广、实绩亮相、相互学习促进评比活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三个一’”,全地区3万多名党员与27500多户困难群众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办实事好事4.8万件。
这一系列主题活动,全面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了党的“战斗堡垒”。
这一系列创新之举,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三江大地,构建了党建促发展、党建保稳定、党建惠民生的生动局面,为“六个新型昌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正是党建工作的创新,正是这样一项项立足昌都实际、凸显昌都特色的创新工作,使党组织更加富有吸引力,更为昌都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阵地建设礴然宏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活动场所既是党员成长的平台,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主要阵地。
近年来,地委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与推进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的工作深深扎根农牧民群众,在全地区建立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礴然宏基。
以开展“筑堡垒、强核心”、“惠民生、兴产业”、“固根基、促和谐”、“抓规范、强机制”等四项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强乡兴村固本”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员聚集地、农牧民合作组织、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薄弱领域的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村组、联户单位、便民警务站、网站、工地和产业链上,积极推行“支部+协会”、“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新型党建工作模式,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及派驻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等办法。
党的组织和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
截止目前,全地区共有基层党组织2416个,其中2012年以来新建党组织223个。
积极实施的“排雷除瘤挖根强基”行动,整合地县乡骨干力量,组建了42个工作组、选派了109名党建指导员,抽调了1300多干部,先后在贡觉、江达、昌都、左贡、察雅、丁青等县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软弱涣散、不作为、乱作为的村(居)班子集中整顿,坚决依法取缔地下非法组织83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30个。
全力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150个“标杆”工程示范点建设,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具特色、覆盖全面”的基层党建示范体系。
每年从地区财政为每个乡镇安排20万元基层政权建设补助资金,加快乡镇办公用房、周转房建设步伐,扎实推进“四小”工程建设。投入资金865万元,对全地区不足200㎡的4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生活条件。
以党员先锋服务站点为前沿阵地,创新服务载体,强化服务功能,建立了乡镇党员先锋服务站、村居党员服务点,在群众中设立党员服务员,积极构建了 “一站式”服务平台。
党员队伍永葆先进
在4万多名党员的藏东大地上,“党员”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字眼。
党员公开承诺墙、“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
近年来,地委坚持把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力支撑,搭建服务平台,强化素质提升,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意识和行动。
深入开展“一管四联三结”,干部作风大检查大评估大测评,“走一线、住农户、听呼声、送党恩、照镜子、增感情、打基础”,“备齐镰刀、练就功夫、有序组织、全员体验、解困收割、了解疾苦、强实践、受教育、增感情”等教育实践活动,推行“一蹲点、一吃住、一体会”工作法,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验生活、体察民情、办实事解难事。
在“面对面”服务基层、“手拉手”帮扶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中,全地区党员干部职工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27500余个、与僧尼结成帮扶对子6470个,开展慰问、谈心30000余人次,办实事解难事6610件,落实资金4000余万元。
坚持打造核心骨干队伍,实施选派千名优秀干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工程。自2012年7月开始,从地、县、乡三级机关分两批选派1142名优秀干部到村居任党支部书记,并通过组织选派干部进行岗前培训、赴重庆区县乡村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全面加强以村居党支部书记队伍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
坚持配齐配强村居班子,采取“广、实、引、准、透、用”的“六字诀”举措,落实执行“十四个”不提名、“过六关”、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实名推荐名录档案、填写履历表、五个表态、述职演讲、就职宣誓等新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地推动全地区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成效,村居班子更加有力,基层政权更加稳固。
“自己不会富,不能当干部;只管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带头富,带民富,才是党的好干部。”寥寥数语的背后是群众期待的目光,是群众衡量党员干部的崭新标尺。
问题到基层去发现,困难到基层去解决,政绩到基层去创造,经费向基层倾斜,这一个个声音,记录的是党员的恪尽职守,升华的是百姓的幸福指数。
两年来,全地区选派干部先后走访群众35000余户,建立“村情民意”台账1100余个,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00余件;梳理经济发展思路1450余条,实施各类项目889个,协调投入资金1752万元;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080余名,发展党员2000余名;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3950余个。
制度保障凝聚力量
抓制度,建长效,完善制度和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昌都把着力解决住房难、看病难、吃水难、上学难等社会热点难点成为工作的重点亮点;“致富带头人”洛松尼扎、“驻寺党员干部楷模”扎西加村、“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罗布泽仁、“优秀共产党员”向巴郎加……
近年来,昌都党建工作中闪现的一个个亮点被区内外媒体聚焦。
我们看到,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正成为昌都4万多名共产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动力来源;他正通过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实践,激发出各级基层党组织的勃勃生机。
制度是规范,是依据,是标准。
地委坚持从长远着眼,从机制入手,制定完善了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系列制度。
全面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发展党员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在广大党员中实行“三定两评一考核”的党员评价机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探索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全地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这是驻留在农牧民群众心头的永久画面。
2013年8月12日在左贡和芒康交界处发生6.1级地震,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有一群共产党员就为受灾百姓奔忙,创造了在6.1级强震情况下人员“零死亡”的奇迹。被救群众说不全他们的姓名,却在心里永远地记住:这群人的胸前戴着党徽,他们身后飘着火红的党旗。
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党建例会、领导干部联系点、调查研究、定期督导等制度,制定落实《昌都地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昌都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手册》等制度文件,进一步完善地、县、乡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农牧区基层党组织维稳处突应急反应机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严格落实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强化各级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构建起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支持为辅、援藏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基层党建经费保障机制。
近年来,地、县财政每年分别投入党建经费1.09亿元和3641万元,安排给每个乡镇党建工作经费6万元,每个社区公用经费5万元,每个村委会公用经费3万元。
另外,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结合基层实际,积极扶持发展和壮大特色种养殖、藏家乐、劳务输出、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和集体经济,共发展集体项目83个,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收入薄弱的问题,不断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
突出特色、分类推进、突破难点,一项项制度不仅是一个数量上的整合,更是质的升华。
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让藏东大地上的党旗更艳。
三江浩荡东风来,扬帆启航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上,沐浴着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春风,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区党委组织部的大力指导下,昌都地区以撤地设市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全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实施“强工兴市、东西发展、创建基地、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昌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藏东大地,带着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党旗猎猎迎风,翱翔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