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3 09:5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川藏公路建成通车60年来,给工布江达县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乡面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布江达县县城新区一角。记者 麦正伟 摄
工布江达县坐落在美丽的尼洋河中上游,是林芝地区的西大门,也是拉萨通往林芝的必经之路。
川藏公路318国道贯穿全线210公里,全县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村落多位于318国道两侧,公路运输的畅通和便捷,是促进当地村民生活改善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18国道通过泉州大桥进入工布江达县城,商店、宾馆林立于整齐的街道两旁,散发着“小县城”的“小繁华”气息。
据《工布江达县志》记载,早在唐代起,江达(现太昭村,距离县城20多公里)就是西藏联系祖国内地的要道,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称帝,同年派遣官员到西藏设立驿站,打通一条由四川到拉萨的驿道。
随着驿道的贯通和发展,工布江达逐渐开始扮演马帮和商人集散地的重要角色,成为林芝地区少有的繁华地带。据当地老者介绍,直到1986年恢复林芝地区行署,工布江达县一直是林芝地区的繁华县城之一,是川藏公路318国道过路司机和客人过夜休息的不二之选。
为一探工布江达县历史上作为交通要道汇集地的前世今生,采访组联系了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次仁,向他了解详细情况。
今年40岁的次仁是土生土长的工布江达县人,曾在该县基层乡镇工作长达20多年,不仅亲历了工布江达县的发展变化,而且目睹了318国道这条交通命脉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回忆过去的生活,“公路”始终是次仁记忆中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当时还是砂石路面的318国道虽然路况不佳,但每天有大量的马车、汽车奔驰在这条路上,往来于林芝和拉萨的司机和商旅都会选择在工布江达县过夜休息,当地群众也看准商机在这儿开店为其提供食宿等,当时这里就非常热闹。”次仁回忆道。
“318国道帮助当地群众增收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条公路,进一步解放了群众思想,密切了当地与外界的联系。”次仁说,318国道刚通车时,工布江达县大多数群众还过着自给自足的半农半牧生活,思想极其保守。家庭收入少,而且有了余粮也不会出售,生活富裕的群众寥寥无几。
随着公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这条公路成为引领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的灯塔。
“通过往来于这条路上的客商和司机,商品经济时代的大量信息涌入了工布江达县,耳濡目染,当地群众逐渐转变了观念,开始把家中余粮和采挖的林下资源拿到公路沿线卖给过路行人。年轻人也走出村子到外地打工,在给家庭创收的同时,增长了见识,消除了他们与外界的隔阂。”次仁说,由此,工布江达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次仁在讲述318国道的同时,还向我们介绍连接各村落的农村公路。他感叹与318国道相比,与村民群众生活关系更加紧密的农村公路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作为318国道的延伸,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次仁对过去的农村公路仍然记忆犹新。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带我到临近的村子走亲戚,但当时各个村子之间,只有一条骡子踩出来的土路,崎岖狭窄,尤其是雨季,道路更是难走。”
他回忆,在上世纪80年代,工布江达县没有一条达到通车条件的农村公路,人们出行只能依靠骡子或马车,雨季来临,大部分村子就只能靠步行进出,交通十分不便。
1997年随着318国道的升级改造,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公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据介绍,通过逐年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里程为771.822公里,其中村道占511.242公里,行政村通达率和乡镇通畅率均达到100%,全县实现乡乡通油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为主干道、县乡公路为主体、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县域公路网。
318国道的不断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的不断完善,直接或间接地推进了全县的产业建设,特别是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全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全县万元村达到20个。
这组数字见证了工布江达县的华丽转身。
采访结束后我们离开工布江达县驶入318国道,机器的轰鸣声响彻拉(萨)林(芝)高等级公路施工现场。眼前的画面仿佛把我们带回了解放后工布江达县公路从无到有的那段峥嵘岁月,不禁让人想到公路建设发展未来带给工布江达县的“红利”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