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4:0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9月,从昌都到芒康,澜沧江畔,风起的地方,我们与美丽的纳西村相遇,满是惊喜!
卸下一路风尘,国道边的纳西村让人惊艳,朱砂红、桃花粉、海水蓝、荧光绿……房檐、墙眉涂沫描绘的色彩奔放而热烈,街边商铺林立,车来人往。
阳光下,这是一个沉醉在葡萄美酒中的村庄。
家家户户都种葡萄,家家户户都酿葡萄酒。我们来得巧,葡萄收获了,美酒在酒窑里歌唱。循着花香和酒香,我们来到了纳西村党支部书记贡秋扎西的家。大树荫冠下,小院花满径,亮堂堂的客厅里,瓜果满桌,那长得乖巧的小葡萄,让一行人稀罕,摘一粒放入口中,浅浅的酸、淡淡的甜,最自然不过的美味。笑听我们对这葡萄的品评后,支书家自酿的葡萄酒登场了:杯子是最普通的小酒杯,满盛着玫瑰色宝石般的葡萄酒,呷一口,有阳光和风的味道。
纳西村的群众喜欢自己酿造葡萄酒,喜欢喝葡萄酒,大约与这里有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有关吧。据说,这座始建于1855年的教堂里酿造法式红葡萄酒,酿酒方式和品种都是19世纪中叶引进的。而当地人把这远道而来的葡萄酒融入自己的生活,采取的酿酒方法也一如这里人们的性情,质朴天成:8月底9月初,收获了的葡萄被村民们放入自家的酿造器具里,葡萄上蒙着的一层白膜自有酒曲的功能,所以也不必加酒曲,等上八九天后,葡萄酒就酿好了。
除了小葡萄,藏式茶几上还摆放着梨、苹果、核桃等,简直就是纳西村发展庭院经济的展示台。贡秋扎西介绍,纳西村依托自然条件优势,发展“房前屋后”经济,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庭院种植有机结合,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家家都盖上了大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落户当地的藏东珍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鼓励群众种植优质的酿酒原材料,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月光里,这是一个沉醉在秋色晚风里的村庄。
村子中间的村民广场,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到这里释放心情。说是广场,也不过长40步、宽30步罢了,但却盛满了男人的寒喧、女人的细语、孩子的欢笑。乐曲声中,人们围成圆圈跳起弦子舞,欢快的情绪随着舞圈激荡开来。
在西藏,弦子舞是唯有芒康才有的民族舞,流传久远,既古朴典雅,又飘逸悠扬,深受群众喜爱。达娃每个周末都要到村民广场来跳舞,从小就喜欢跳舞的他得意地说:“上百首的曲目里没有我不会跳的,我的妈妈年轻时也喜欢跳。”如今,3个在内地读书的孩子放假回家也会跟他学跳舞,“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种传统的弦子,孩子们更喜欢那些流行的歌和舞。”达娃解释道。再过半个月,达娃还要到地区上去表演,村里组织了40人的舞蹈队,将在昌都解放60周年的庆典上表演芒康弦子舞。住在山坡上的俄玛拿着手电筒走了15分钟才到广场。俄玛家地里的玉米就要成熟了,白天她在地里割草干活,晚上十几岁的小女儿陪妈妈一起来跳舞。俄玛说来这里和邻里乡亲说说话、跳跳舞,心情很高兴,白天干活也仿佛更有劲了。
只要一听到音乐,海珍3岁的儿子就要妈妈牵着他到广场上来玩。海珍和丈夫在纳西村经营建材装饰已有5年,儿子也是出生在这里。海珍的爱人是白族,能歌善舞,她说自己在广场学会跳锅庄后爱人都感到很惊奇。
近几年,纳西村的村民文化广场在芒康县出了名,这个广场正是大家一起建起来的。2008年,村党支部书记贡秋扎西从内地考察回来,决定把村子中间的这块坝子打造成村民文化广场。村里的党员和护林员沿着广场边上修起了简易看台。为了美化广场,村民布嘎在广场一侧的矮墙上画上了盐田、达美拥神山等作为装饰。接着,音箱买来了,电灯装上了,音乐响起来了,广场上,村民们可以在一起跳舞了。年节时候,村民广场上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拔河、摔跤、抱沙袋、穿衣服比赛等等。这里真正成了村民们的文化中心。
离开纳西村时,夜渐深,晚风轻拥回家的人群,只把音乐、舞蹈、欢笑融在月光中,沉入我们的梦乡里。